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水权制度:破解我国水资源困境的金钥匙

企业报道  2016-04-27 17:39:27 阅读:
核心提示:中国是水资源大国,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储量28412亿m3,地表水27388亿m3,位居世界第六。

  ■ 巨栋

水权制度:破解我国水资源困境的金钥匙

  中国是水资源大国,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储量28412亿m3,地表水27388亿m3,位居世界第六。中国也是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仅为2200m3,成为联合国确定的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30年的高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全国大范围缺水。据统计,67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缺水,超过11个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瓶颈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最大制约,也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水权制度作为市场化的配置机制正逐步走入水资源领域,为破解我国水资源困境提供新的途径。

  困境一:人均水资源量贫乏。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存在着水资源供给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总量上来看,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非常低,人均水资源仅有2200m3/年,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亩均水资源仅有1440m3/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仅为29.9万m3/k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3%。据统计,全球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000m3/年,各个国家的人均占有量差距很大,加拿大为92692m3/年,美国为10491m3/年,巴西为45931m3/年,俄罗斯为30836m3/年。国际上一般认为,人均水资源量小于3000m3/年的国家即为轻度缺水,小于2000m3/年则为中度缺水,小于1000m3/年就属严重缺水,小于500m3/则属极度缺水。由此来看,中国整体上属于轻度缺水国家,全国人均拥有淡水量在世界仅排第88位。在确保生态环境“健康”的情况下,水资源量可利用水量为8140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29.4%,可利用水量更加有限。但让人担心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有人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将降至1760m3/年,即跌进中度缺水国家,逐步向严重缺水国家滑落,水资源的整体缺乏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矛盾。

  困境二:水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且与人口、耕地、生产力分布不相匹配,造成水资源供给与区域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南方多、北方少、山区多、平原少。从南北地区水资源量来看,全国多年平均产水系数为0.46(产水系数指范围内水资源总量与其相应降水量的比值),其中北方地区多年平均产水系数为0.27,南方地区多年平均产水系数为0.55,南方地区水北方地区的两倍多。山丘区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为37.44万m3/km2(产水模数指每平方千米产生的水资源总量),平原区为10.6万m3/km2,山丘区为平原区的3.5倍。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国土面积、人口、耕地和GDP分别占全国的64%、46%、60%和45%,但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450m3/年,松辽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0m3/年。从流域内部来看,其水资源径流量也存在巨大差异。例如长江水主要集中在三峡水库地区,即长江上中游结合部,三峡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m3,占长江入海水量9110亿m3近一半,长江源头地区则水资源贫乏;黄河水主要分布在上游,黄河水量约60%产生在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下游地区则缺水严重。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台湾、香港、澳门、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海南等多年平均产水模数最大,在90万m3/km2以上,为全国平均的3倍多;宁夏、内蒙古、新疆、甘肃、山西等省(自治区)多年平均产水模数最小,在10万m3/km2以下,不足全国的1/3。因此,使中国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北方地区尤为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任务不仅十分繁重,而且难度也非常大,必须考虑在更大的空间寻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推进流域、区域之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流域内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都显得十分必要。

  困境三:水资源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水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大,我国水资源在资源型缺水和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基础特征上,还呈现出水质型缺水愈加严重的趋势。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2/3城市供水不足,缺水已经是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国118个大中城市中,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较轻污染的城市占33%,有1/4的人口饮用水不合标准,超过3.6亿农民无清洁用水。2012年,我国主要城市污水排放量达到176亿吨,废水排放439.5亿吨/年,超过环境容量的82%,导致流经城市的河段90%以上污染严重。2011年我国淡水资源近40%为四类以下水质,水污染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重大灾害,甚至给人的生命带来致命灾难,加强水资源管理刻不容缓。

  破解:水权制度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强力手段。

  水资源总量短缺与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供需失衡,水权制度应运而生。从1987年黄河分水,到上世纪90年代西北三条内陆河分水,再到当今全国省区水指标分配完毕和三条红线制度落实,水权已走入并逐渐融进我们的生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对水资源等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并形成清晰有效的产权制度。水权制度是先进的水资源配置手段,可望通过分配、再分配、交易等多种渠道提高水资源边际效益,加快推进我国改革全面深化步伐。

  在我国水资源供需失衡、分布不均的背景下,针对我国水资源三大困境,水权制度有望成为破局的金钥匙。

  第一,水权制度将有效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权制度可通过水权确权登记来树立用书户的水量意识,推广水权交易鼓励用水户节约用水进而获得经济收益,加强水权监管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十八大部署生态在内的五位一体战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水权制度体系,促进水权买卖双方的节水积极性,进而推广到全社会,水权制度可望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保障。

  第二,水权制度可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市场后,受经济利益驱动,水权将逐步从低附加值产业流向高附加值产业,从经济效益低的区域流向高的区域。这在实际中意味着水资源将向工业和发达区域流转,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水资源边际效益的增加,实现了市场机制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水权制度能够通过明晰产权来减少污染。水体污染是水资源利用负外部性的一种表现,由于水资源产权不明晰,水体污染则无从追责和补偿,这将导致水污染和浪费等众多负外部性产生,造成水资源有效供给减少。水权制度通过明确产权归属,促进用水户在用水行为上的互相监督和竞争,极大程度上减少水体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更多专题
聂忠海秋空霁海

“国有企业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不缺资金,缺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缺的是只争朝夕的文化,争创一流的霸...

创新成就二次创业

随着中国车市的整体低迷和竞争的白热化,曾经长期占据国内乘用车“老大”位置的上海大众也进入了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