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喻永国
●刘健正在检查腌制中的腊肉。
四川合江九支镇,地处川黔结合部,与九支镇隔河相望的是贵州的赤水市,赤水市因赤水河得名,著名的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指的就是这里。这是红军长征的历史转折点,四川的九支、贵州的赤水便成了革命老区。
红军渡边:红三代的腊肉铺
如今的革命老区,不仅因为先烈们留下的尊贵遗迹而受到人们敬仰,更是因为风景优美而让人们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这里已经成为倍受青睐的旅游胜地。刘健,这个80后出生的小伙子,便出生在这个革命老区的九支镇,不仅如此,他的爷爷还是红军长征战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革命后代——红三代。
刘健因为出生革命后代,受爸爸妈妈的影响,他时刻提醒自己身上流淌着革命者的血液,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要丢革命后代的优秀传统本质。出生在有着浓郁码头文化九支镇的刘健从小为人诚实,长大后做人憨厚。
如今,他在九支镇的转盘附近开设了一家专门出售山猪腊肉的门市。据他介绍,他腌制的腊肉所选用的猪肉是专门在九支、五通乡下的山上农户饲养,他还给农户专门签订协议,不容许用催肥饲料喂养生猪,签订协议的农户生猪将专门用红苕、玉米等粮食传统喂养模式喂养,这样喂养的猪肉才能保证口感肉质细腻,所腌制出来的腊肉口感才能保证特有的纯香。由于他的坚持,他的生态腊肉门市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腊肉铺,广东、上海、浙江等地都长期在他这里订购。每到年终,他的门市更是门庭若市。只要到赤水、九支、五通等地,一说到“李二嬢腊肉铺”,就知道说的是刘健的生态腊肉铺。
传承祖传手艺:坚持做绿色食品
说到“李二嬢腊肉铺”,李二嬢何许人也?与刘健又是啥关系?原来,李二嬢是刘健的母亲,而刘健腌制腊肉的手艺正是他的妈妈传授给他的。如今,他和他的妻子传承了妈妈的手艺,专门开起了腊肉门市。
刘健的妈妈李桂莲是九支五通人,年轻时经人介绍嫁到九支,李桂莲从小心灵手巧,农村妇女那种勤劳、质朴、善良的本性让她嫁到九支镇就为当地人所知,做得一手好饭菜,农家的传统手艺更是样样精通,腌制腊肉更是成了她的独门绝技,她腌制的腊肉不仅色、香味俱全,入口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据刘建介绍,他妈妈的手艺好,先是附近的邻居都来向她学手艺,后来干脆在街上租用一间铺面销售特制的腊肉,成了远近闻名的李二嬢腊肉铺,腌制的腊肉深受大家喜爱。
刘健向记者介绍,他的腊肉之所以好吃也好卖,并没有太多的诀窍,就是猪肉原料要好,他坚决不用来历不明的猪肉、也不用饲料催肥的猪肉。因为,催肥的猪肉从肉质上得不到保证。他还向记者传授了辨认山猪肉的方法,他说最简单的辨认方法主要是看膘的厚度,膘厚的基本上是农家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绿色食品。
●刘健的妻子正在为客人挑选腊肉。
未来:创造品牌用红色精神捍卫绿色使命
他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他说,作为红色革命的后代,总觉得应该为家乡的发展做点啥,眼看着这些年家乡旅游经济不断发展,他便在旅游方面动了心思。当听到人们对猪肉事件议论纷纷,说现在的猪肉大多用饲料催肥,现在的猪肉已经没有多年前的香味道等的议论。他说,这是典型的商业社会竞争带来的恶果,这是不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体现。像小时候的猪肉味道不就是不惨假,不做假吗?这个做好了,不仅是对旅游区的贡献,也是对红色革命后代的一个证言。于是他下定决心,决定从做山里人的工作做起,要他们坚持用粮食喂养生猪,不用催肥饲料,确保猪肉品质。不仅如此,他还把年轻的妻子也留在身边,共同学习和发扬妈妈的手艺,一起做这个腊肉铺生意。
作为年轻一代的他,也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商业元素,他也有自己的生意经。他说,做生意首先要讲诚信,不参假、不做假,做腊肉也是如此,如果腊肉原料不是山猪肉做的,没有特有的山腊肉香味,时间长了,消费者就不会信赖他了,所以,他立下誓言,只要消费者觉得腊肉不香,都可以来找他换。
对于以后的计划,他说他要把这个事业做大做强,不仅要扩大现在的规模,而且要做出品牌。首先他要建造一个大的冻库,其次将传统的流程和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相结合,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吃到一样口味的腊肉。一来为家乡旅游事业做点贡献,二来他要用红色革命的精神捍卫绿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