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从人口角度看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

企业报道  2016-04-28 23:29:13 阅读:
核心提示:中国台湾和韩国发展水平超前大陆23年和21年,独立生育情况下,韩国生育率只有1.2,中国台湾只有1.14。我们靠全面二孩政策怎么可能将生育率稳定在1.8?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的预测是错误的。事实上国际社会已经证明二孩方案也是错的,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提倡二胎,80年代继续鼓励生育,现在生育率只有0.9—1.2。

  ■ 易富贤

从人口角度看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

  人口是核心,人口首先是生育率,生育率是平均每个妇女生孩子数量。2010年人口普查15—49岁生孩子数量——15岁人均生0.00011个孩子,30岁妇女人均生0.5979个孩子。这样算出来15—29岁人均所生孩子总和是1.18。中国家庭要生3个孩子,才能防止下一代不上升也不减少。中国生育率1990年已经低于平均水平,在1990年之后就应该彻底废止计划生育,但是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将生育率1.2调到1.8。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口政策给予很高重视,但是步伐非常谨慎,只是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为什么?当时国家两个课题组,一个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一个是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现在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做的研究,符合条件家庭是1500—2000万,有60—70%愿意生两个孩子,每年多生200万,累计1000万。因为怀孕期是266天,到2015年是单独二孩出生高峰,但是2015年比2014年少生32万,比2013年多生15万。我预测2015年中国出生率是1.2—1.3之间,但是卫计委说是1.8。数据说明问题,上海2000多家庭符合双独二胎,他们预测累计多出生100万个孩子,但是五年过去,上海只有1.5万双独二胎,实际上只出生7000多人。这次全面二孩政策仍然低于预期,国家卫计委解释支持全面二孩,他们认为2015年生育率1.8,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1.8。出生人数就是1500万左右,根本没有他们说的2100多万。

  中国生育率和育龄妇女下降

  中国台湾和韩国发展水平超前中国大陆23年和21年,独立生育情况下,韩国生育率只有1.2,中国台湾只有1.14。我们靠全面二孩政策怎么可能将生育率稳定在1.8?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的预测是错误的。事实上国际社会已经证明二孩方案也是错的,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提倡二胎,80年代继续鼓励生育,现在生育率只有0.9—1.2。中国二胎1980年试点,这些地方2010年生育率只是1.5。还有9000多万少数民族实行全面二胎或者更宽松政策,2010年生育率只有1.6。广东六七千万人的试点,说明即便是1998年全面二孩已经是错误,当时不但不应该取消全面二孩政策,应该彻底废止计划生育。

  对中国生育率预测可以按照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步伐,中国台湾和韩国水平超前中国大陆23年和21年,它们的生育率也不很高,我们也不可能达到很高。这个数字是去年预测的,国家卫计委预测中国全面二孩生育率可以达到2.1,我预测即便2016年停止计划生育,生育率就是1.6左右,然后会下降。高方案很难达到,我们达到中方案就不错了。

  除了生育率下降之外,育龄妇女也快速下降,中国孩子有60%是20—29岁妇女生的,这个年龄在2015年达到峰值,快速下降,2024年只剩下6000多万。育龄妇女下降,导致即便生育率稳定,出生人数也会下降。再加上老龄化上升,死亡人数也会增加,意味着人口出现负增长,即便全面二孩2018年全面复制,人口也很难达到14亿。到2050年就是12亿以下,2060年是10亿以下,2080年是8亿以下,人口不断萎缩,而国家卫计委的预测远远比我这个预测夸张。

  第二个问题是从人口角度看宏观经济。劳动力是经济的脊梁,日本20—64岁的劳动力在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经济也在1992年达到危机。希腊现在经济衰退,事实上也是因为劳动力导致的,西班牙经济出现问题,荷兰经济也出现危机,都是在劳动力达到顶点前夕经济开始出现衰退。一般来说,劳动力负增长的前夕,人口结构就老化了,经济就出现危机。欧盟2011年劳动力达到顶点,2008年经济出现危机。中国2015年达到顶点,2012年经济减速。事实上美国的情况要比中国好,有人说美国2008年出现经济危机,怎么解释?事实上人口角度可以解释,因为总劳动力是经济脊梁,总劳动力中分年轻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如果20—42岁年轻劳动力占20—64岁劳动力低于52%经济会减速。日本1992年达到衰退线,美国2009—2016年暂时碰到这个线,但是2016年之后又会跳离这个线,所以美国经济只是暂时出现危机,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走出危机。中国在2017年20—42岁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低于52%,中国经济可能继续下行。印度到2060年才能达到拐点,所以印度今后几十年经济活力还是不错的。

  20—64岁劳动力是经济的动力,将20—64岁劳动力与老人之比代表着经济活力,比如美国之前是八九个劳动力一个老人,经济保持6%甚至8%的增长率。后面劳动力和老人比不断下降,经济增长率从8%、6%,降低到4%,现在只有2%。欧盟也是这样,欧盟以前劳动力和老人比很高的时候经济也是6—7%,现在只有1%左右。日本在1946—1973年28年时间经济年均增长9%左右,但是1975年它的劳动力和老人之比开始低于7.5,经济增长率从过去8%以上高速增长转向4%的中速增长,1975—1991年日本经济年均只增长4%。日本劳动力和老人之比1992年低于4.8以后,经济从1992到1998年只增长0.8。中国台湾劳动力和老人比低于7后,经济增长率只是4%左右。韩国经济增长也是从过去8%以上转移到现在4%左右低速增长。

  中国很有可能即将爆发日本1992年的经济危机?

  中国从1978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10%,2012年开始减速,美国劳动力和老人之比以前很高,现在也下来了,但是幅度远远低于中国。日本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因为劳动力和老人比高于美国,1992年之后日本劳动力和老人之比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也低于美国。中国经济增长率也高于美国,跟美国经济差距不断缩小,但是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会低于美国,追赶美国时间只有20年的时间了,劳动力和老人之比将会在2021年低于4.8,就是日本1992年的水平,中国很有可能即将爆发日本1992年的经济危机。

  总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人口的比例。日本1992年总抚养比反弹,经济出现危机,从总抚养比角度看2012年也是中国的一个拐点。青年潮是15—29岁的青年,是最有活力,最有破坏力的年龄。青年比例高于28%是青年潮,对外表现国家的硬气,对内如果失业率低会表现经济腾飞,高失业会表现为动荡。1950年代全世界有青年潮的地方主要是东欧和苏联,所以这些地方革命热情非常高涨。苏联在1990年的青年比例达到很低水平,20—59岁劳动力达到低谷,然后苏联解体。中国台湾和韩国也是在70年代、80年代出现青年潮,社会出现很高的学潮和社会运动,中国台湾和韩国政治转型。中国1965年青年比也在提高,文革以人口为基础,在1990年达到顶峰,在1989年出现学潮。日本一直没有青年潮,青年比例很低,所以经济没有韩国和中国台湾那样很大波动,但是因为低生育率,经济没有什么活力,青年比例太低是不好的。中国今后即便鼓励生育,青年比例也会不断下降,经济活力也会不断下降。当年的古巴、伊朗被西方国家称为邪恶国家,因为它的青年比例非常高,古巴2014年青年比例只有20%,所以古巴也没有以前那样硬气了。伊朗2015年青年潮也退潮,核谈判也达成协议。中东最近十几年非常动荡,因为世界青年潮主要在中东,中东的伊斯兰国也非常活跃,但是再过几年青年潮也会退潮,中东局面会不断稳定下来。还有朝鲜,朝鲜青年比例也下来了,所以目前的谈判也到了关键深刻。

  什么导致青年潮和青年荒?青年潮就是因为高生育率快速下降,导致儿童减少,青年比例下降。中国和印度以前是很高生育率,印度平稳下降,没有出现青年潮,也没有出现青年荒。中国是快速下降,导致中国的青年潮非常高,80年代出现很高的青年潮,新疆维吾尔族的生育率80年代很高,平均每个妇女生五个孩子,所以生育率下降比全国晚20年。全国已经没有青年潮了,只有新疆最近十年有青年潮,但是再过十年新疆青年潮也会下降,新疆社会稳定程度也会不断下降,因为青年比例很高,经济活力很高,从负面来看是社会不稳定,但是从积极方面看是贡献劳动力,新疆今后经济前景是不错的。

  中国2008年人均GDP相当于日本的1951年、中国台湾1975年、韩国1977年的水平。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认为2050年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三倍,我对他们的观点不认同。这次在博鳌论坛,我向组委会申请跟他们辩论,他们对经济预测比较乐观,组委会不让我参加,只让我谈人口问题,不让我谈经济问题。中国目前人口结构和当年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不一样,当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位年龄只有20—22岁,中国2008年是35岁,中位年龄对美国是没有优势的。

  1947年日本中位年龄是22岁,美国是30岁,相差8年,所以日本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2014年日本中位年龄47岁,美国是38岁,日本比美国老8岁了,经济增长率也低于美国。因为中位年龄代表体能、激励、创新力、欲望,如果中位年龄提高,经济活力就高。中国1980年的中位年龄是22岁,美国是30岁,20岁的小伙子追赶一个30岁的中年人;到2015年中国中位年龄已经38岁,美国也38岁,我们的中位年龄又没有优势。到2030年中国中位年龄是45岁,美国是40岁,2050年中国55岁,美国是42岁。就是以前中国和美国差距不断缩小,今后中国和美国差距是不断扩大。根据中位年龄差距推算,2033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将低于美国,中国GDP增长率从2015年6.9%下降到2030年的1.8%。我们在2028年之前,经济增长率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后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例到2028年17.5%的高峰,美国占全球比例也会下降,但是下降速度很慢;如果美国人口结构比中国好,中国经济总量不可能超过美国,2030年以后中国和美国经济差距会继续拉大,能够挑战美国的还是印度,因为他们的劳动力比较丰富。

  出生数据高对经济是很大的拉动

  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一枝独秀,欧洲、日本出现衰退,是什么原因?因为欧洲跟日本在战后出现一个婴儿潮,美国出现两个婴儿潮。奥巴马上台之后,生育率在2007年2.12下降到1.46左右。如果希拉里上台,民主党政策不利于生育率,生育率下降;如果共和党上台,美国生育率有可能稳定或者反弹。出生数据高对经济是很大的拉动,比如婴儿潮,对婴儿产品、儿童服装、食品,最后会传导致房地产、汽车。婴儿潮对产业刺激是长期的,汽车、住房暂时性拉动经济,婴儿潮对经济持续性拉动。

  中国卫计委预测全面二孩——十三五出生1.07亿孩子,如果真出生这么多孩子,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每年可以拉动0.5个点。但是很有可能十三五期间,生育率根本不可能达到2.1,就是1.4—1.5之间,十三五出生7000万人,对经济拉动很弱。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6.9%,人均增长6.3%,如果十三五年均增长5.9%,如果出生1.07亿,十三五经济总量会平均每年增长6.7%。如果出生人数只有7000万,经济总量只增加6.2%,根本不足以遏制经济下行。我们的出生数在1994年就开始出现问题,比如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我们的能税人口1375万,公布1600万,就是普查数据和公布数据有20%误差,这是很滑稽的,公布两套数据。五年人口误差对经济预测有很大影响,现在已经有20年误差,有6000多万的误差,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各种规划全部建立在错误的人口数量基础上,导致我们的规划每次都破产,因为基础数据是错误的。

  中国和日本人口结构比较,中国的人口危机比日本晚23年左右,劳动力和老人之比低于4.8的时间点,日本是1993年,中国是2021年,相差28年。中位年龄超过38岁的时间,日本是1992年,中国是2016年,相差24年。20—42岁年轻劳动力和总劳动力之比低于52%,日本是1992年,中国是2017年,相差15年。15—29岁人口低于20%的时间,日本是2001年,中国是2018年,相差17年。20—60岁劳动力顶峰日本是1997年,中国是2015年,晚18年。中国很有可能爆发日本1992年的经济危机。1990年到2000年生育率急速下降,从人口角度来讲,这一届政府接手一副很不好的牌,为过去30年的计划生育背黑锅。

  日本1992年以后发生什么事情?一是劳动力下降,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下降,导致日本从事工业的劳动力从1992年的2280万下降到2004年的1590万,并且年龄结构老化。由于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数量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导致日本出口比例从1992年9.9%下降到2004年3.4%。1992年全球500强企业日本有149家,2014年只有57家,1992年购买力占全球8.1%,2014年是4.4%。GDP占全球比例1992年是15.4%,2014年是44%。投资率1992年是21,2014年是22。1992年之前日本经济的储蓄率提高,投资率也提高,但是1992年之后储蓄率下降,投资率也下降,国债不断提高。为什么?因为人力资本报酬递增,物资资本报酬递减,所以物资资本要保值升值,必须要转变为人力资本,要利用人力资本。资本总是跟着劳动力跑,日本当时人口结构年轻,欧美人口结构老化,所以投资转向日本,但是日本人口结构年龄老化以后,资本逃离日本,转向中国。中国现在人口结构老化,意味着中国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本开始转向东南亚、印度、非洲。投资率和人口结构相关,2008年中国经济出现危机,我们靠四万亿效果很好,拉动经济增长,但是现在如果出台四万亿,听说已经超过四万亿,同样的投资,对经济的刺激远远不如以前,为什么?因为人口结构已经老化,人口结构老化意味着消费下降。所以中国一方面人口结构老化导致储蓄率下降,一方面过去投资是靠政府,政府有钱,但是人口老化,政府收入下降,政府主导的投资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人口老化即便有投资,回报率也下降,导致大家投资欲望下降,投资热情下降。以前中国是有人没有钱,利用外资,今后中国可能是有钱,能够投资,但是由于劳动力下降,效率下降,有钱没有地方投,投资回报率下降,经济下降,导致银行利率不断下降。

  所以老龄化是很大的问题,65岁以上老人从2015年1.43亿增加到2050年3.5亿。到2030年我们只有3.3个劳动力比一个老人,到2050年只有1.7个劳动力比一个老人。美国以前也是十几个劳动力对一个老人,但是现在已经下降,退休年龄也不断延迟。英国60年代五个劳动力比一个老人,现在也不断下降,所以英国退休年龄也不断推迟。因为劳动力是面粉,社保制度只是制作面包的技术,如果面粉不够,养老制度也很难持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国的退休年龄不断推迟,目前已经推迟到69岁,现在二三十岁劳动力,今后退休年龄很有可能超过70岁。中国年龄结构比美国和英国还严峻,2050年美国是2.5个劳动力对一个老人,中国是1.7个劳动力对一个老人,美国退休年龄已经推迟到67岁,英国是69岁,中国以后70岁之前不可能退休。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少壮不养孩,老大徒伤悲,尤其是妇女,因为活得比男的时间长,丈夫去世之后,女的还要孤独地活十几年——一定要多养孩子,男的如果对女人好,就是要女人多生孩子,如果男人不愿意生孩子就是不负责任,女人不愿意生孩子就是傻。我们以前说多子多福,主要是女人的福。中国因为人口老龄化、疾病和健康危机,中国会再成为东亚病夫。我们心脏病人达到1.9亿,糖尿病人1990年只有5000万,到2040年大概有1.4亿左右。癌症病人1990年只有2000多万,但是今后癌症病人会超过8000万。中风病人1990年只有1000万,今后会超过4000万。尤其是湖南、东北、陕西,吃得比较豪爽,中风率比较高。广西、广东吃得比较清单,但是老年痴呆比较多。上海吃甜的比较多,所以糖尿病会比较多。如果我们不好好规划医疗,很有可能医保就把整个经济拖垮。养老产业界,说老龄多了,养老产业很有前途。我说养老是老年增多,需求增加,这是需求,但是你要有供给,你要靠劳动力来养,养老核心还是靠年轻人养。需求增加,年轻人不够,养老产业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

  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第三部分,从人口结构看区域经济。中国古代基本上是逐食而居,民以食为天,粮食产地基本上在中原,逐鹿中原就是逐鹿粮食。但是唐朝之后,经济中心一直在南移,宋朝的时候经济中心转移到江西,江西成为中国第一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1840年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1895年之后东北成为中国最发达地区,1979广东省成为中国强省。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西移,这从人口角度可以解释。1820年中国人口占全球37%,经济占全球33%,人口从1820年3.8亿增加到1950年5.5亿,占全球比例从37%下降到1950年22%,经济占全球比例也是不断下降。但是欧美国家西方国家经济和人口快速增加,经济占全球比例也不断增长,到1900年之后超过全球50%以上,甚至超过65%。1940年英国和美国人均GDP是中国13倍,由于西方国家海外贸易,给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上海提供贸易机会,所以上海从20万人口小县城崛起为世界第五大城市,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

  东北的崛起主要是靠日本和俄国崛起。中国人口在1820年之后增长非常缓慢,俄罗斯人口快速增加,导致经济占世界比例快速增加,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人口也快速增加,导致日本经济占世界比例不断提高。当时日本已经侵占了朝鲜、韩国、中国台湾,所以东北面临两个大国,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这两个大国人均收入远远超过中国三四倍,对东北带来很大机遇;俄国崛起一方面给中国东北带来机遇,一方面给中国国防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它夺走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当时清朝封闭东北,本来想把东北作为防止汉人侵占的根据地,但是俄国人进来了。俄国崛起一方面给东北带来机遇,一方面中国人口不断涌入东北,从1871年的330万增加到1911年1841万,再增加到1940年4068万——从来没有一个地方人口增长这么快。所以中国东北成为中国最发达地方,1943年电力占全国78%,煤炭产量占全国49%,钢材产量占全国93%,铁路线占全国42%,1945年经济总量甚至超过日本。

  1979年之后,广东不断崛起,东北不断衰退,东北经济占全国比例不断下降——1979年是14%,2015年下降到只有8%。广东的经济占全国比例从1979年百分之五点几,到2006年占前面的11%。发达国家经济一直占全球83%,通过香港中介给广东带来空前机遇,所以广东的年轻劳动力不断提高。东北的年轻劳动力不断下降,很多人认为东北人口问题是东北人口外流,事实上东北人口外流率很低,远远比湖南、安徽、贵州、四川、重庆都低,主要是本身生育率低导致。

  广东一方面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导致20岁—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不断提高,一方面本身人口因为生育率很高——当年广东省可以生两个孩子,广东省生育率高于全国,导致广东本身劳动力资源很丰富。1980全国一胎化以后,东北生育率快速下降,广东生育率高于全国。东北的生育率在1982年左右就低于2.2,全国1991年之后才低于2.2,东北人口结构比全国早10年左右。2010年东北的中位年龄已经相当于全国2020年的水平,比全国早10年老10年。广东中位年龄在2010年只相当于全国2003年。东北一是城市化率高,下岗工人多,再就是东北是移民地区,传统生育文化比较差。广东、广西的祠堂、家谱都有,生育动机比较强,东北离婚率也比较高,未婚率也比较高。所以不同的政策导致广东经济不断崛起,东北不断衰退。

  从人口结构可以看中国区域经济,越红的地方生育率越低,东北生育率只有0.7左右,广西大概还有1.8左右。中国越往东北生育率越低,越往西南生育率越高,这决定了中国今后东北劳动力不足,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贵州这些地区劳动力相对比较丰富,市场也相对比较旺盛,创造力也比较有活力。从年龄结构来看,全国的年龄结构已经很不好了,东北年龄结构最危险,后备劳动力严重不足。北京、上海、天津目前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内蒙古、江苏、浙江人口结构也很不好,广西最好,然后云南、贵州、江西、安徽、河南这些地区人口结构比较好,今后劳动力比较充足今后经济增长率就会高于全国。

  20—39岁劳动力是经济的核心,但是四川和重庆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下降,东北也是下降,为什么东北经济危机比四川、重庆要严峻?因为四川、重庆的常住人口中,20—39岁人口比例下降,因为人口外流,大量劳动力到广东、上海打工。东北没有人口外流,主要是生育率下降。到外面打工虽然劳动力到外面,但是他回家,改变了四川的内需市场,对四川的经济还是有促进的。重庆2008年开放劳动力回流,所以经济占全国比例也是不断提高,所以四川、重庆的经济潜力是远远比东北好。

  (待续)

更多专题
聂忠海秋空霁海

“国有企业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不缺资金,缺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缺的是只争朝夕的文化,争创一流的霸...

创新成就二次创业

随着中国车市的整体低迷和竞争的白热化,曾经长期占据国内乘用车“老大”位置的上海大众也进入了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