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两分钱利润的啤酒企业要“抬头看”

企业报道  2016-05-06 11:24:26 阅读:

 

  一瓶普通啤酒的利润只有二分钱?近日,有媒体报道说,640ML瓶装啤酒的出厂价格在0.7元至2元之间,平均价格仅为一元左右,而一瓶普通啤酒的利润更是只有二分钱。

  二分钱是什么概念?退后几十年能够在北京前门喝一碗大碗茶,但在今天却成了啤酒企业销售的单位利润。在一瓶普通矿泉水都售价一元左右的今天,酒的价格还卖不过水,其利润率更是无法相比了。

  靠二分钱的单瓶利润要想完成上千万的企业利润,大部分企业,包括我国啤酒业的龙头企业都在销售上做足了增量。于是,形形色色的促销、花样繁多的活动及眼花缭乱的策划在啤酒市场蜂拥而上,企业已从“免费赠饮”到大面积地塑造或发现“酒王”——一个要靠饮酒量大才能取得的称号。在这些热闹的背后,我国啤酒企业的赢利困境渐渐显现。

  我国啤酒企业目前的普遍特征反应为品种过度开发。一些啤酒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认为是越多越好,甚至有的啤酒企业品种多达上百种,品种的过度开发导致了许多弊端,如同一目标市场的产品重叠、产品形象混乱、不同产品之间的价格和市场冲突等。此外,一些企业盲目延长产品链,不仅增加了产品管理的难度,不同档次之间的产品还容易发生冲突。

  一些观点认为,产能供大于需是造成啤酒企业赢利困境的原因。以北京为例,燕京、青岛、华润雪花是我国知名的三家啤酒企业,其在北京一年的产量之和是160万吨,远远高于北京150万吨的年消费量。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啤酒行业,如果要释放自己的全部产能,只能运用价格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时,企业利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笔者以为,产能的供需关系只是表面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啤酒企业在我国的表现。本世纪初,外资啤酒大鳄纷纷进入中国攻城略地,在扩张产能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我们注意到,这些外资企业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也划出了其在啤酒市场的特殊地位———在高档市场分疆划域,比如动辄几十元一瓶的百威、嘉士伯、喜力等,这和我们本土啤酒企业在日常生活中以“百姓酒”的面目占据大量的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我国啤酒企业的渠道优势或市场优势是不可或缺的;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如果70%以上的企业成本只产生了很少的利润,这对于啤酒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从企业的品牌忠诚度来考虑,企业应该保留相对应的市场规模,但这并不能成为构成企业利润来源的条件。

  因此,企业不能只瞄准大众市场,实现更多的利润要“抬头看”———瞄准高端市场,实现更高的利润率。所以,企业不仅要抓紧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开发出更多针对高端消费市场的盈利产品,更要升级现有的大众市场,以保证自身利润的实现。只有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才能抓住最有消费力的市场群体,同时也加速其旧有大众市场的升级。

  此外,除了市场的紧逼,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比如节能降耗也会促使啤酒企业改变微利局面。比如,在原材料的价格反映上,水资源的利用会作为一个重要的节能指标出现。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国家会调整相关的政策,或提高价格以真实反映资源损耗情况。如果企业不及早开发高端市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仅会对冲掉啤酒企业现有的二分利,更有可能使企业陷入成本倒挂的局面。

更多专题
蓉城筑新巢 凤凰彩云飞

  ——中铁五局成都工程公司发展纪实

聂忠海秋空霁海

“国有企业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不缺资金,缺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缺的是只争朝夕的文化,争创一流的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