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也谈制造企业的 “品质革命”

企业报道  2016-06-02 17:47:57 阅读:

  ■ 南京财经大学管理与工程学院 刘越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都被贴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中国制造”的形象也由此深入人心。然而,“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有的甚至让人留下“量多质差”印象。越来越多的国民选择进口的奶粉、刀具甚至是马桶,而中国每年大批的玩具、鞋子、服装类的工厂面临停产和倒闭的威胁。这些残酷的现实都在给中国的制造企业敲响警钟。

  5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委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一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品质革命”呼之欲出,而“品质革命”的实现,则需要一家家企业以工匠精神专注于产品,推动产品服务全面升级。

  制造企业的“品质革命”需要提升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由于贫穷落后、物质匮乏的历史原因,以往我们追求尽可能多的产品满足低收入的消费者,无暇顾及产品的品质。传统的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被认为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面对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的现状,“中国制造”想要摆脱“量多质差”的状况,必须由注重量向注重质的转变,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由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变。

  制造企业的“品质革命”需要提升人才队伍质量。人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既要重视研发的人才、企业的管理与经营的高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而且要重视第一线直接参加、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品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是高品质的基本保证,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应该并驾齐驱。工业企业要将人才战略列入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中,花大力气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

  制造企业的“品质革命”需要推进科技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仅仅是视觉上勉强合格的低端制造已经远远地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所期待的是高颜值、优品质、多功能的商品。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制造企业必须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大力发展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发展属于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品牌。

  制造企业的“品质革命”需要落实精益管理。日本的丰田通过精益思想的引导,由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精益生产方式,减少了生产环节中的浪费,成为行业的标杆。“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要求企业必须把精益思想引入各个部门,重新定义产品的价值,去除价值流中的浪费,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拉动产品的价值,树立永远追求尽善尽美的观念。

  制造企业的“品质革命”需要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转型中的重要部分。使追求高品质成为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取向、努力目标,激励企业员工自觉发挥潜力高效地为企业工作,提升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效应。将企业文化融入产品的设计中,通过本企业的产品传递给消费者,提升商品的内涵价值,满足顾客对产品的多元化诉求。

  制造企业的“品质革命”需要发挥政府部门监督作用。企业能够在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假冒伪劣、质量不佳的消费品曾让“中国制造”蒙羞,更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和健康。政府监管部门既要加大企业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同时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严打假冒伪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更多专题
微笑面对荣誉和危机

微笑着面对荣誉、微笑着面对危机。我眼中的俞巧仙是一个习惯了微笑的美丽女人。

拓荒浙江的金融系统

一直以来,东亚银行在业界以楼宇按揭著称,东亚银行进入杭州市场,房贷业务成为重中之重。东亚杭州秉承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