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在雪域高原上诠释劳模精神的英雄集体

企业报道  2016-06-08 16:24:40 阅读:

  

  他们不是音乐家,却在4000米的青海高原上奏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华美乐章;他们不是艺术家,却在阿尼玛卿雪山上绘制出了一幅七色的彩虹;他们不是文学家,却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下撰写出新的传奇和辉煌。他们就是公司花久公路指挥部“胡从文劳模创新工作室”英雄集体。

  一、鏖战雪域高原,诠释花久精神。2015年5月25日,“胡从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域高原成立。公司承建了花久HD6标、花久DJ13标、16标及花久连接线四个标段的施工任务,海拔高度均在4000米以上。其中,已经贯通的雪山一号隧道海拔4500米,是当时世界上在建公路中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胡从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贵州省劳动模范、花久公路指挥部指挥长胡从文命名的工作室,团队成员近20人。立足高原项目,克服艰难险阻,用1000多个日夜奋战诠释着“挑战极限,攻坚克难,坚持到底,永争第一”的花久精神,这是工作室团队的共同特点。他们以劳模为榜样,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坚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工作能动性,着力解决高寒、高原地区施工技术和管理难题。

  二、坚持技术创新,提升项目效益。“胡从文劳模创新工作室”由胡从文担任组长,各项目部的总工为副组长,技术人员、协作队伍负责人为组员,团队以弘扬劳模精神,服务生产一线为工作目标,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诸多困难,在雪城高原上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其中《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特殊地质隧道关键技术研究》是与青海省交通科技院合作的研发课题,正在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另有4个QC成果同时申报省部级成果奖。创新团队成员针对高原工程施工特点开展了“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合同管理、试验监测,冻土施工安全管理,高原工程质量管控”等六大方面施工内容撰写工程论文共27篇,目前正在整理编辑,计划年底出版。据介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特殊地质隧道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高寒高海拔地区桥梁高墩砼外观质量合格率》、《提高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喷射砼一次检验合格率》、《减少青藏高原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变形量》、《提高青藏高原隧道防寒泄水洞衬砌施工效率》等创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预计创造效益1200万元。

  三、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培养技术创新人才。贵州省劳动模范、花久公路指挥部指挥长胡从文是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自担任花久指挥部总工程师、指挥长以来,他快速掌握高原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中他总是做到超前策划制定施组方案。2013年10月,花久13标扎果隧道初支面出现下沉,原设计支护参数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他亲自蹲点施工现场观察沉降量,掌握相关数据,根据围岩结构变化制定解决方案,采取“强支护,短进尺,轻扰动,快封闭”施工工艺度过危险地段,顺利完成右洞抢险施工任务。去年7月,花久16标夏德尔隧道右洞右侧出现涌水造成隧道大变型,初期支护钢架扭曲,初喷大面积开裂掉块,他提出向变形地段实施反压回填法,在短时间内消除了安全隐患,平稳度过掘进难关。胡从文作为创新团队中的核心,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一个团队,激励着大家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创新工作室以高原项目施工为平台,注重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导师带徒等活动,秉承“现场就是最好的课堂”的理念,将培训搬进生产现场,对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和攻关。通过高原项目桥梁、隧道施工实践,培养专业人才30多名,打造了一支挑战极限、攻坚克难的技术创新团队,成功攻克了多项高海拔地区施工技术难题,为公司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素质技术人员。(特约报道员:杨光泽)

更多专题
微笑面对荣誉和危机

微笑着面对荣誉、微笑着面对危机。我眼中的俞巧仙是一个习惯了微笑的美丽女人。

拓荒浙江的金融系统

一直以来,东亚银行在业界以楼宇按揭著称,东亚银行进入杭州市场,房贷业务成为重中之重。东亚杭州秉承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