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达2000家,一批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已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前,商务部合作司司长吴喜林就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情况对外做了详细说明。他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不仅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比较成熟的方式之一,而且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4.6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上半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合同金额达上亿美元的项目有59个,包括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承揽的澳大利亚西澳SINO铁矿项目、葛洲坝水利水电集团承揽的尼日利亚蒙贝拉水电站项目等。
截至目前,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达2000家,一批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05年共有46家企业入选世界最大225家承包商,其中12家跻身百强。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已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欧美国家市场营业额成倍增长;行业格局进一步趋于合理,资金技术密集的电力、冶金、石化、轨道交通和电子通讯等领域已占到总营业额的一半;上亿美元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快速攀升,从2000年时的9个增至2006年的96个,同期最大项目金额从5亿美元上升至83亿美元;工程总承包(EPC)已成为业务主流形式,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较前沿的项目管理承包(PMC)、公私合营(PPP)和特许经营(BOT)等方式也有所涉足。
与此同时,对外承包工程作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在促进经济增长、配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间接创造境内就业机会及获取国内短缺资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
其次,针对我国企业层面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像如何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域?吴喜林介绍,主要考虑有三个,一是我国企业有要求,二是发展中国家有愿望,三是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有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第一,目前,我国纺织、家电等行业有了境外投资设厂的能力和愿望。但是,企业“走出去”经验少、投资规模小,大多数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这直接影响到企业“走出去”的成败。到条件具备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实际上是搭建平台,提供前期软硬件服务,有利于我国企业相对集中投资,形成产业集群,便于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第二,发展中国家有愿望。近年来,有20多个发展中国家希望借鉴我国的成功经验,向我国提出开展加工区合作的愿望,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他们国家去投资建厂,形成中国产品加工基地。
第三,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有需要。建设合作区可改善东道国投资环境,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培训熟练技术工人、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当然,中方企业也能从中获益,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
就我国海外企业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主要原因是什么?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外企业和人员等问题,吴喜林说,我国企业海外遭遇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恐怖主义袭击,殃及我国在境外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企业及其人员。二是所在国政局动荡、社会动乱、内部利益冲突,导致我国在境外企业和人员伤亡。三是所在国治安状况不好,导致我国境外企业和人员被窃、被抢和被杀等刑事案件频频发生。四是一些境外企业思想上重视不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内部管理问题薄弱,安全责任制不到位。为加强境外安全保障,尽量避免和减少此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境外安全教育和培训,把好安全闸门,将安全因素纳入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业务的核准规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