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王光政,让蝌蚪在书法的海洋里畅游

企业报道 作者:闪世昌  2016-06-19 21:45:42 阅读:

mkl  酷爱书法艺术的王光政,1968年出生在王羲之、颜真卿的故里江苏新沂,求学于上海书法艺专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王光政对历代名家书法多有研习临摹,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幅幅情涌笔端布局精雅的书法作品就是他坚实的脚印。近年来王光政对古代蝌蚪篆书法又有很深刻的研究考证,以独领风骚的蝌蚪文字书法拥有了全国各地的粉丝,填补了中国书法蝌蚪文多年的空白。

  据《人民日报》报道:迄今我国已发现神秘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疑为古籍伪作的《仓颉书》《夏禹书》,贵州的“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四川出土的“巴蜀符号”,云南发现的“东巴文字”,南岳衡山的《岣嵝碑》文字和浙江仙居的蝌蚪文。据古文字专家考证,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为书体的一种,因笔划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

  这些文字都属于先秦古文。这种书体,存在的时间短暂,现已无人使用。从流传的遗物,可发现其风格似西周铜器上的文字,另外商代甲骨及玉片的雕刻与陶器上,也都有这种迹象。蝌蚪文在魏时,使用也极广泛,是运用在小篆的书写上。

  王光政精探这种书写风格,悟出了毛笔透过笔画的运用,仍可利用其弹性,起笔与收笔较尖锐,中间稍前部份则加重线条,充满表现毛笔特性的趣味。不过在书法外形而言,书写运用,极易造成整体画面太尖锐,使线条与整体布局无法协调,难怪在唐代以后便少见到了。

  王光政能喜欢这种已经失传的只见于荒山僻野岩壁上的蝌蚪文字,并不是偶然的,在他有意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中应该说已经出现了形似粗头细尾蝌蚪文的笔划,譬如中国夢的“夢”字,下面的“夕”字几乎就是蝌蚪篆了,那又长又细的收尾,使观者同步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王光政的这个“夢”字也受到了身边同事的夸奖,一位女士兴奋地说:“这太像小蝌蚪了,我要请一幅拿回家给孩子们看!”于是,王光政开始了自己书法的新的旅程:让蝌蚪重新在书法的海洋里畅游!光复书法国粹的决心已定,就要扎扎实实地去干了。

  他采取了三条途径。一是全幅作品都用蝌蚪文来写,要选择适合的诗词对联或成语。在他完成的作品中,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很成功的一幅。

  第二条途径是与隶书、篆书、行书的结合。推陈出新,使一些汉字传统的写法因融入了蝌蚪文笔法而有所改变。

  第三条途径是章法上的创新。写在同一张宣纸上的字,大小不同,错落有致,力求一种参差不齐之美,形成一片书法的海洋,让几个蝌蚪文在水中游动起来。

  三种途径都取得很好的效应。

  诗人南山看了王光政的蝌蚪篆书法新作后,在《七律·观王光政先生蝌蚪体书法作品有感》中点赞到:“玄鱼摆尾笔轻灵,蝌蚪文书现沪城。…………借来虫鸟抒胸臆,博取云岚赋挚情。”再现了王光政挥笔创作的情景。

  (玄鱼,蝌蚪的别名,见崔豹《古今注》。)

  笔者也曾赋诗《赏王光政特色书法忆蝌蚪文》:

  蝌蚪身形小而美。

  古曾为文书中梅。

  水中纸上长尾靓,

  老少同喜古今瑰。

  申君沪彦王光政,

  继往开来笔墨晖。

  自成一体鉴蝌蚪,

  神勇飘逸诱我隨。

  功夫确实不负有心人。随着王光政在书法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其书法作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他应邀参加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中国梦大型书画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王光政以经商所得养书法,再以书法所得乐于公益。那个“善”字他写了千百遍,不光是写给別人看的,更是给自己看的。他坚持多年进军营、到社区、传播孝道文化。他经常说:“小爱汇聚便是大爱,我个人能力有限,但我希望能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帮助贫困山区的父母亲,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参与到公益爱心活动中来,用行动传颂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髓。”

<王光政书法鉴赏>

x


zf


sdf


做的饭


做的饭


zf

更多专题
在品牌战略下焕新蓝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关键是看企业的核心技术。

以“曲线路径”救活企业

无论是否要突破60岁大限,无论人事调整如何推进,关键是在有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习惯于弹性思维。国外的退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