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才云 职员
“2012年以前,我们企业一年的业务招待费近20万元,其中2/3左右是公务接待。而去年招待费只有3万多元,全部用在商务接待上,对公接待这一块已‘归零’。” 马达伟是浙江金马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经营木制玩具,是云和县这次抽查的企业之一。(6月2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浓如漆”。遥想八项规定出台以前,政商关系可以用“如胶似漆”来形容,一方面,企业为了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请吃请喝,迎来送往,又是派公关,又是送红包,生怕得罪了各路“财神爷”;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进企业检查多如牛毛,有的官员占用企业的车辆,有的官员支出让企业买单,绝大多数与企业沾边的官员都接受企业吃请,仿佛没有企业请吃就没有“面子”。
“过犹不及”。原本正常的政商关系,被庸俗的政商关系所取代,对企业、对官场、对国家社会良性发展都是有害的。首先是增加了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加重了企业负担;其次是养成了企业不靠深化改革求效益、而依靠政商关系获项目获资金的惰性;其三是庸俗的政商关系容易培植官员贪腐的“腐殖土环境”,官员陷入其中便难以自拔;其四是庸俗的政商关系,或引发部分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效仿,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按照“亲”“清”二字,重新定位新型政商关系,净化经济生态。
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配合,协同推进“亲”“清”政商关系。作为企业方,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深化技改,拓展市场,作好“银政企” 廉洁对接,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强做大。
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还必须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权力边界,让官员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通过细化配套举措,让官员们主动“亲商”“爱商”“护商”,为企业发展作好规划,为企业发展主动服务,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必须让官员们做到 “清”。常言道:“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句古语反证了“政商关系清如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落实“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划定政商交往的红线,用“规矩"规范干部行为,既要通过纪检监察部门、税务部门的作为,管住官员们的口和手,禁止官员们在企业中不当得利;又要以绩效考核作为手段,激励官员们有所作为,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避免在对企业服务中缩手缩脚,主动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企业经济大发展作表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关键是看企业的核心技术。
无论是否要突破60岁大限,无论人事调整如何推进,关键是在有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习惯于弹性思维。国外的退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