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企业要发展,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人为本,人的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
●公司最大的财富是有这样一支高效的团队,一支敢干的队伍。
●做企业,要留下理念,留下胸怀。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潮,助推着外贸行业的蓬勃发展;而近年来出口退税等的减少,又或多或少给外贸行业带来冲击。然而在浙江嘉兴,汇信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十多年来的进出口完成实绩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利润总额、注册资本、总资产分别由1993年的81万元、35万元、2124万元发展到今天的730万元、3288万元、28402万元,所有者权益增长近17倍,进出口总额是1993年的30倍。说到这骄人的战绩,就不得不提到汇信公司的董事长徐清泉。
徐清泉曾是解放军铁八师战士,做过师后勤助理员、师油料库主任、支部书记,转业后一直奋战在我国的外贸战线上,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使得他对外贸的管理驾轻就熟。在经营汇信的13年来,徐清泉仿佛在给公司不断注入“清泉”一般,使其迸发着不竭的发展动力,成为外贸界的发展奇迹。
循序渐进式的“和谐”改制
公司员工一直津津乐道着徐清泉上任至今主持的三次成功改革,汇信能拥有今天的成就也和这三次锐意的改革密不可分。“发展是个硬道理”是徐清泉常挂在嘴边的话。
1995年,公司率先在市外贸系统内采用整体改组、增量扩股的方法,改制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使职工成为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虽然当时国有股仍然占到82.3%,员工人均所占股份并不多,就徐清泉本人也不过只有1%的象征性个人股。“我当时仍然是国有股的董事长。但是在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当时,这一举措还是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尝到改革甜头的汇信,于2000年再次动起“手术刀”,减少国有股持股比例,这时候国有股所占比值已降到24.5%,个人股相对增加,提高了职工特别是业务骨干的持股比例,实现了“人人有股”。当时公司的股份分为国家量化和个人的两部分。外贸公司一直以来都有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很多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干几年后就会自立门户、自起炉灶,而汇信采用量化股的形式,对留住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人人有股”后来被经济学界称为一种新形式的“大锅饭”,但在徐清泉看来,是一种期权,这种公司全员持股的股权结构是与国际接轨的,它不但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起到稳定队伍、稳定人心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的要求。
2003年,徐清泉及其团队又进行了第三次深化改革,这一次国有股全部退出,资本结构彻底民营化,业务骨干持股比例再次加大。
汇信改制的“三步曲”,虽然还是走了中国改革循序渐进的传统方式,但是对于外贸行业而言还是比较先进的,同时也是符合外贸行业特征的。三次成功的改制,对企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留住人才更是功不可没。
“人才第一”下的创新管理
徐清泉说,“管理出效益,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如此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管理上,徐清泉有着自己的一套创新思路。首先是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公司于2001年8月份率先在市外贸系统公司中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覆盖进出口商品经营服务全过程的一整套符合国际操作规范的质量管理标准。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公司最大的财富是有一个高效的团队、一支敢干的队伍”,徐清泉说,“人的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
1993年时,公司主要的外贸出口地区仅局限于港澳地区。徐清泉意识到,从外贸企业的特点来讲,既没有自己的货源工厂,又没有自己的品牌,要发展进出口业务,只有靠人才,加速培养一支优秀的外销员队伍是谋求发展的关键。他鼓励员工走出去,到港澳去、到日本去、到西欧去、到美国去。徐清泉主持董事会决策了五项措施:一、领导必须重视常抓不懈;二、鼓励职工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和重视实际操作锻炼相结合;三、激励外销员到国际市场搏击。在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经受磨练;四、不断从业务员队伍中发现并挑选出有培养前途的佼佼者,多给他们压担子,在实践中强化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其中业绩突出并具备管理才能的直接提拔聘任为业务部负责人;五、完善用人机制,建立人尽其才、唯才是举、公平竞争的相关制度,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有成就。
针对现在外贸系统人才流动大的问题,徐清泉说,“和谐是相对的,正常范围内的流动反而是有利于人才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岗位的。”他鼓励员工,“我们要开着汽车来上班,而不是上班来开汽车。要用阳光的心态来面对事业。”在徐清泉的努力下,现在的汇信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稳固的“金字塔”人才架构,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公司实力也在逐年增强,职工年平均收入也逐年提高。汇信人将以始终一贯的诚信品质、卓越品牌、求新求变的进取精神谋求着汇信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完美主义者的创业激情
采访的过程中,徐清泉一直保持着慈祥的笑容,说到兴起时会手舞足蹈。“我每天坚持一小时游泳、一小时散步”,他说,“做企业需要坚持,个人也同样需要坚持。”他尽量减少应酬的机会,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继续为企业服务。言语中,想象不到他已逾花甲之年;举手投足间,看到的是如汇信般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他。
徐清泉的办公室挂着一排大字标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确,他经营汇信也正是坚定不移地履行这个承诺,并且在他脚下已成就了一径花香长途。汇信公司在徐清泉的带领下,如今在做强做大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目前已建立了上海汇信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汇信工业园区有限公司等7家子公司,形成了以本部进出口贸易为中心,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各分公司辐射拓展的雏形,将为延长贸易产业链、实现协作经营、提升企业竞争力构筑起更加有序的组织体系。
“我们徐董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非常严格。”从员工对其的评价中分明可以感知徐清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然而征途漫漫,国际国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置身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深刻变革时代,汇信依旧需要继续秉承锐意创新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和发展。徐清泉说,“曾经,我们的外贸公司被别人称之为‘皮包公司’,长年累月到处跑,夹着皮包到处跑,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那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要造一幢自己的楼,而出口额要达到8000万元,进入国家大型外贸企业行列。在摘掉皮包公司帽子的今天,员工也从原来的24人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人,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多种经营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和工厂,现在的这幢楼已经容纳不下发展了的汇信。”徐清泉说,他近年的目标是再造一幢综合楼,在业务上则要加强进口贸易,争取进出口的平衡,从而使汇信再上一个台阶。
徐清泉,1945年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嘉兴市杰出“经营管理者”、嘉兴市劳动模范,第六届浙江省优秀创业企业家。1961年9月—1979年10月应征入伍,转业后一直奋斗在中国外贸战线上。1994年1月担任嘉兴市五机化医对外贸易公司(汇信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总经理,现任公司党总支书记兼董事长。自1996年以来,年年获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AAA级信用企业证书,年年名列嘉兴市外贸出口十强之首。2006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近年,我国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业务在辽宁诞生。截至目前,太平养老在全国与1400家客户签订了企业年...
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我国已经实施并将继续大力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为了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