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诗华,60后,中共党员,曾任地市级青联委员,文联委员,中华书法研究会理事,受邀于中国国画家协会特聘教授,中国文联文艺报艺术人生栏目专访。深圳香密湖书画社长,衡阳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首批省青年书协会员,衡阳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光明网,新浪网名人堂书画名人。作品入典《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为著名作家琼瑶堂弟,现居住北京。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硬笔书潮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衡阳也不例外。陈诗华即是当时硬笔书坛的一员枭将,不仅自己创作捷报频传,在全国各类硬笔书法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硬笔书法爱好者的“领袖人物”,他被推选为衡阳市硬笔书法协会主席,现今衡阳不少书法知名人士都曾投于其麾下。
我与陈诗华即是那时因这一共同志趣而相识的,屈指算来,交情也有十数年了。当时中国书法在沉寂了十数年后,开始复苏。硬笔书法成为书法复苏的一种先兆和先锋,对当时硬笔书坛的火暴现象,不少书法理论家都进行过理论分析和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大抵都是:因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人人可写,对毛笔书法的认识、理解和创作还未达到十分普及的程度,所以兼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硬笔书法便大行其道,成为相对沉寂的书坛复苏前的一种预热。那时的硬笔书坛赛事一个接一个,极为热闹,活跃在当今书坛的中青年都深有体会。特别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现今活跃在中国当代书坛的书法家们,一定经历过这个过程,不少人是从硬笔书法阵营中走出来的,并由此真正走入书法艺术殿堂的。陈诗华就是如此。在那时,他不仅是个优秀的硬笔书法创作实践者,还是一个优秀的硬笔书法活动家,在衡阳组织了不少硬笔书法大赛,这些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大批青少年爱上了硬笔书法,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我自己也应该算为这样的一员吧!
与陈诗华的交往,正应了这样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诗华的性情温润淡定,十数年只有几次比较亲密的接触。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受谢凤祥先生邀请参加耒阳一个名家书法展。笔会上见他挥毫作书,一丝不苟,有求必应。这是他客居深圳多年之后,在衡阳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活动之一。
陈诗华浸淫书法数十年,对书法有独到的见解。他行、楷、草、篆、隶各体皆能,尤以行隶为上。他的行书完全出自兰序一路,笔笔中锋,珠圆玉润,端丽秀雅。全以中锋写来,将米王两体结合得天衣无缝。羲之兰亭序较为中庸、端雅,米芾之书则多恣肆欹侧,一为正统,一为反叛,将此两种书体糅合得如此谐和,非有一定的修养和功底不能达也。
陈诗华的才艺不唯于此,另于音乐、诗词也极为通晓。他的诗词读来荡气回肠,他的一曲二胡《二泉映月》拉得如泣如诉,他的写意国画出手不凡,大有缶老韵致。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往往就是建立在对其他姊妹艺术的感悟之中,只有对艺术的共性有通透的把持,然后才会在一门艺术上豁然开朗,才有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
陈诗华近年远离故土,客居深圳,放下一个大广告公司老总不做,有钱不赚,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心爱的艺术。是艺术的感召力,是那片热土的艺术因子在吸引着他。2002年,他被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正式特聘为福田香密湖书画社社长,成为深圳文化立市的先行者。为福田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区立下汗马功劳。文化月刊、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中华人物风采等全国报刊,都作了专版推介。先后出席了世界华人企业文化年会及深圳市、福田区一些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为驻港部队和企事业单位讲学。深圳不少党政机关、宾馆酒店都悬挂有他的书画作品,还有数百幅书画作品被港澳台及社会各界人士收藏。现已出版诗书画多种著述的他,在异域的天空下,仍然固守着一方艺术的净地,在辛勤地耕耘着,我们相信他定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
陈诗华作品1
陈诗华作品2
陈诗华作品3
陈诗华作品4
国内葡萄酒企业正热衷以最传统的方式———庄园生产来推广它们的产品,而支撑这种热闹局面的则是庄园运动所...
奥克斯从一开始就以行业搅局者的形象示人,而时至今日,却已然成为不折不扣的营销高手。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