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煤矿安全基础差距还很大

企业报道  2016-08-09 08:56:42 阅读:

 

  近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都大幅度下降,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人,降幅达2位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经降到2左右,和前几年相比是不敢想象的。但国有大矿与地方小矿,新矿与老矿之间的安全基础差距却相当大,其安全效果不可同日而语。日前,安徽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徐安昆结合安徽全省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刻分析。

  据徐安昆介绍,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于好转,生产大幅增长,事故逐年下降。特别是最近3年,百万吨死亡率一直控制在1左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3人以上重特大安全事故,7月份全省煤矿还实现了零死亡,这是安徽省20年来首次实现“安全月”。但他认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安全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目前一些煤矿负责人一味追求“大发展”、“跨越式发展”,由此而造成生产矿井“三超”: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基建矿井“三抢”: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因此带来了大事故。

  二是装备水平上的差异。在安徽省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矿井均装备有主提升绞车房,每天都提升万吨煤炭,却不需要人在现场操作,通过电脑在调度室就可以控制了。而在皖南小煤矿,使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水平装备的并不稀奇,甚至还有在井下脱光衣服干活的。

  三是职工队伍素质上的差异。现在国有重点煤矿的普通工人,包括煤机手、测气员等,拥有高工以上、中专文化程度的比较多,甚至有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井下当测气员等特殊工种的;可在一些小煤矿,想找懂煤矿、懂技术、能看图能识图能画图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难。

  四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预防瓦斯、水、火等重特大事故,无一不与技术相关。

  五是管理基础上的差异。国有重点煤矿井下基础条件非常好,大巷宽敞明亮,有的矿乘人车可以把工人直接拉到工作面;而到小煤矿下井,从进罐笼开始,就是“半个残废”,那里的罐笼是非标的,根本直不起来腰;到井下、在巷道里面,也抬不起来头,非常难受。

  六是安全投入与政策导向上的差异。现在,安徽省吨煤提取安全费用30元钱,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吨煤提取超过了30元钱。而小煤矿吨煤投入仅2块5角。

  七是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私营个体矿主、全体职工,政绩观、价值取向取决于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态度。

  八是管理体制上的差异。安徽省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而有的地方、有的煤矿之所事故多发,就是因为安全体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落实造成的。

  九是由于资源赋存条件上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差异很大,带来的开采、管理、安全难度也很大。

  十是对事故“四不放过”落实上的差异。现在大多煤矿企业负责人对事故隐患相当重视,但有些矿长、企业负责人则不尽然,甚至出了事故以后不及时上报,能瞒则瞒,能拖延不报则拖延不报。

更多专题
大服务大创建大风范促进发展大和谐

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近年来,王庄煤矿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坚...

妞妞花甲弄商潮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现任湖北省襄樊市妞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爱洁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