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创新求发展瞬间亦亮丽

企业报道  2016-09-08 09:47:05 阅读:

 

  面对重重困难,董事长张春景带领安信信托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大力开拓经营,员工队伍凝聚力倍增,公司得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特别是安信信托与中信信托重组过程的创新举措,绘就了国内信托行业的绚丽图景。

  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信托)前身为鞍山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于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2年,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受让鞍山市财政局持有的20%非流通股,成为控股股东,2004年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公司迁址上海市并更名为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然而,安信信托并没有随着迁入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而走出困境、走向辉煌,近几年来,安信信托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几经磨难,九死一生。

  提起安信信托过去的窘境,引用现任董事长张春景的话说:“用九死一生来形容显然是不够的,安信信托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自1990年末以来,信托业一直处于动荡与整顿之中,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的第五次信托业全面整顿,从制度上调整了信托业原来高度银行化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格局,使信托公司遇到了资金和业务的双重瓶颈,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安信信托在2003年、2004年两年连续亏损,曾带上信托业高风险和上市公司*ST的双重帽子。虽然2005年通过转让资产实现了盈利,但2006年又出现亏损。提起安信信托的发展历史,张春景感慨万千。她动情地说:“我们不会忘记为安信信托发展付出自身代价的原公司8名董事和高管人员,尽管他们因公司2004年年报未及时披露相关事宜而受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然而,他们是知难而进、知情而退,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的主动辞职,是为安信信托重组所作出的自我牺牲。”张春景就是在公司高管严重缺位、人事冻结、信托业务萎缩,甚至员工工资发放困难的情况下,于2007年7月11日临危受命出任安信信托董事长的。

  多次临危受命处理企业危机的女中豪杰、被媒体誉为“处理企业危机疑难的高手”和“收拾残局的英雄”的张春景,立志要扭转安信信托的困难局面,既要对现任股东负责,也要对未来股东负责,更要对安信信托全体员工负责。这位过渡意义上的董事长在就职会议上提出“瞬间也要亮丽”。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张春景一贯的做事风格。她说:“安信信托要勇于创新,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惟有创新最美丽是对张春景当时信心和决心的最好注解。

  座谈中,提起安信信托这段时间的创新,总裁助理李廷芳、陈劲显得非常兴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自2007年7月份以来,安信信托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以及重组方式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开创了安信信托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安信信托的重组引人注目,这家民营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把搜寻的目光落在了中信集团这个国企巨无霸身上。经多次协商最后敲定的非公开发行股份和重大资产出售方案是:首先,安信信托向中信集团公司、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及公司现控股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份,其中,中信集团以其持有的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80%的股权、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的股权认购,上海国之杰公司以现金认购。其次,安信信托向现控股股东上海国之杰公司出售所持银晨网讯科技有限公司74.0488%的股权资产。重组完成后,中信集团成为安信信托的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近67%;原第一大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退居第二,仍持有约16%的股权。安信信托控制权发生转移,同时持有中信信托100%的股权。安信、中信的重组对我国信托业来讲,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通过重组,安信信托不仅能够按照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使得非主营资产得以变现,优化资产结构,充实公司净资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而且有利于公司构筑核心业务,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增强公司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组过程中有多处创新:安信信托与中信信托之间的同业重组开创了我国信托行业重组的先河,在国内信托行业是第一家,并在重组方式创新、资产处理创新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现。随着安信信托与中信信托的进一步有机融合,我国信托行业一个新的旗舰诞生在即。

  在公司重组过程中,员工的安排、思想的稳定是最敏感、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解决得好,将成为安信信托渡过难关的坚强后盾;解决不好,定会使本来处于困境的安信信托雪上加霜。尤其是处在重组时期的金融机构,伴随员工思想的不稳定最容易产生风险。具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张春景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为此多次召集公司管理层反复研究商讨解决方案,亲自和员工交流谈心,释疑解惑,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并帮助其设计未来,不仅稳定了职工队伍,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当大家谈到这些时,张春景深有感触地说:“在员工的稳定和安排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中信集团和中信信托,是他们开放、兼容的理念和姿态使安信员工增强了信心。”

  公司监事长侯勤非常诚恳地说:“我们现在的班子被媒体称为‘过渡政府’,可以说是‘看家班子’,时间非常有限,有很多工作做不做都是可以的。但张董说,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要为重组企业探索出一条平稳的过渡之路,创造出承前启后的经验,奠定多方共赢的基础。即使是瞬间,也要打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来,没想到,我们真做到了。”

  管理创新方面,面对当时的混乱和困难局面,在重组过渡时期,公司的决策层是“高层联席会”,非常时期总裁缺位,张春景代为行使职责;风险控制部门力量薄弱,公司特别请来中信信托相关方面的专家参加“高层联席会”、“业务决策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审查委员会”,外树形象、内抓管理,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公司为控制风险进行了全员培训以及一系列的建章立制,为业务创新做好了制度保障。

  业务创新方面,高层联席会要求:安信信托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创新性,安信信托的每一位高、中层管理人员都要做创新的研究员。安信信托推出的“安泰上海机场高速污水管道(BT)项目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于2007年11月份被评为最具亮点的信托产品。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下半年公司信托业务规模成倍上升,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不仅得以扭转,而且实现了较好的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总裁助理李廷芳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深有感触地说:“2007年上半年,有几家公司要高薪聘请我前去担任要职,当时的确有些心动,然而张董的到来以及安信信托下半年的变化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决心留下来大干一场,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张春景带领安信信托立志于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上海证监局、上海银监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付出与不懈努力,公司信托业务规模成倍上升,收入迅速增长,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员工队伍空前团结,彻底走出了困境。安信信托得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这段时间以来,张春景与安信信托结下了深厚情谊,看到了安信信托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欣慰地说:“目前公司业务规模上来了,员工队伍也稳定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相信他们一定能够跟上公司未来的发展步伐,为更大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各项工作都已步入正轨,且重组方案已经股东大会通过,待监管部门最终审批核准后,我也算得上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可以鞠躬谢幕了。”“瞬间亦亮丽”正是这位女企业家的责任心及所取得成就的真实写照。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