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家电业的“黑吃白”之战

企业报道  2016-09-22 09:54:16 阅读:

 

  在质疑声中完成的中国家电行业“黑电吃白电”的大重组终于可以交出第一阶段的考试成绩单。

  海信科龙电器副董事长杨云铎日前向媒体表示,海信科龙从外到内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该公司还对此前发布的2007年年度业绩预告增长300%作了修正,预计同比大幅上升约1150%。

  无独有偶。在重组两周年之际,长虹美菱拿下了“两个翻一番”的业绩: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20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近40亿元,翻了一番;国内冰箱销量由2005年的102万台上升到2007年的超过200万台,翻了一番。1月28日,新美菱首次在四川绵阳高调亮相,标志着长虹与美菱的重组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低调重组

  近年,一纸协议标志着长虹、美菱正式携手合作。当时的中国家电业,似乎弥漫着一种猜疑与不安:因为行业内发生了几起重要的并购重组事件。除了长虹与美菱外,其他几起并购案的当事方,都是行业中举足轻重的企业,重组成功与否不但会决定这些企业的命运,更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家电行业的格局和方向。

  时光荏苒,两年过去了,长虹与美菱在这条路上走得踏实稳健。

  自战略重组以后,美菱在长虹的协助下,改造了采购、物流、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模式,在生产成本、管理水平、产品研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如果说长虹与美菱的战略合作是黑白连横,那么美菱与华意的合作则是合纵协同。2007年末,长虹成功竞拍获得华意压缩29.92%股权,成为华意压缩第一大股东。

  策略变革

  近两年来,国内冰箱市场在三、四级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城市一、二级市场更新换代等需求刺激下,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冰箱市场放量后,不少国产品牌迅速斥资切入,冰箱行业的市场争夺战也日趋激烈。

  在与长虹战略合作的两年时间里,美菱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创新国内营销组织架构,实行了分部模拟独立运行机制,营销重心下移,营销决策前移,快速应对市场。2006年初,美菱将全国原有的26个办事处调整为35个营销分部,营销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美菱也获益匪浅。2007年,美菱继续实行分部裂变,设立了12个营销大区,分部由35个裂变为45个,条件成熟的地方,分部下设经营部。营销重心进一步下移,进一步解放了营销系统生产力,促进了销售的快速增长。

  在变革营销系统的同时,美菱更看到了农村市场的商机。早在2006年,美菱便开始布局三、四级农村市场,开展“金三角工程”,实施家电下乡,从渠道、产品、服务、物流等多方面拓展三、四级市场,在三、四级市场取得了稳健的增长。

  产能依托

  随着美菱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美菱冰箱销量的迅猛增长,如何加大产能来满足市场对美菱冰箱日益增长的需要,成了美菱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在长虹的支持下,年产500万台生产能力的亚洲单体产能最大的冰箱制造基地———长虹-美菱高新产业园即将全面建成。与此同时,美菱江西与绵阳两大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随着这三大产业基地的逐步落成投产,美菱冰箱的产能将达到质的飞跃,“中国冰箱大王,世界制冷航母”的雏形初现。

  面对近年的市场形势,美菱公司总裁王勇说:“在‘夯实基础、系统提升、挑战第一、赢在执行’年度经营方针的指引下,美菱将借助长虹的资源优势,完善产业布局,打通冰箱产业链。乘着政府‘家电下乡’的东风,利用金三角工程带来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专题
一场重组的股权拉锯战

当两大国有航空公司“唇枪舌剑”,东航的股权争夺战进入白热化状态之际,南方航空忽然宣布与东航携手开展合...

让业内承包有法有序

由于监管部门的漠然态度和监督不力,使“大承包”这种民营公交企业的经营方式演绎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