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山西省国有大企业近年来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成功实践来看,重点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着力壮大国有经济发展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在煤炭、冶金、化工、机械、电力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国企“航母”。目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山西省12户企业榜上有名。太钢集团成为山西历史上第一家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企业,省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地助推了全省经济的腾飞,山西已成为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
山西省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结构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大公司、大企业尚未真正做强做大,特别是一些具有传统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领域,在机遇面前发展速度仍然缓慢;产权制度改革明显滞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仍占多数;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此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步履维艰、国资监管机构不够健全完善等问题也尚待解决。面对目前的形势,我省的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所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壮大国有经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说,山西省在煤炭、冶金、化工、电力等产业中,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但与国际、国内的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加强产业优势,推进大企业战略,山西省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是实施大企业战略的主要对象。企业将会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20户省属骨干企业进入全省三大方阵行列。对于5大煤炭企业,要控制总量,提高效益。这就必须延伸煤焦产业链,提高全省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走以现代化大型矿井为主业,煤化工、非煤化产业并进的大企业、大集团之路。到2010年,原煤生产能力要控制在5—6亿吨左右,占到山西省总产量的70%;太钢集团要组织实施好新不锈钢工程,使太钢尽快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山西国际电力要积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空冷机组和脱硫设施,实现2010年权益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的目标。力争进入全国地方电力企业前3名;煤化工是山西省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太化集团、天脊集团、三维集团、山西焦化等企业,要充分发挥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引进战略伙伴,实现强强联合,加快“肥、炔、醇、苯”等重点化工项目的发展。同时,太重集团也应在整合矿机等煤机企业的基础上,努力做强主业,实现产品多元化,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实施好大企业战略,关键因素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股份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比如对于煤炭企业,必须延伸煤炭产业链,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走以煤炭、煤化工、非煤产业并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此同时,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