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唐县法果寺:千年古刹重建在即 各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

企业报道  2016-10-25 10:40:53 阅读:

  燕赵大地,自古人杰地灵。2016年的金秋十月,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的北都亭村,背倚巍巍太行、面朝华北大平原,始建于唐代垂拱2年(公元686年)的千年古刹法果寺,在河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即将穿越历史,重现于人间。

  法果寺,原本位于河北省唐县北店头乡南城子村村东,早期又名开元寺、兴隆寺。据县志记载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书云“法果寺在县北岭上中山城外,唐垂拱二年建。寺前有浮屠,高数百尺,登之可远眺定州”。寺庙规模宏大,完全遵照唐朝建筑风格设立,三大殿整齐排列,山门、钟鼓楼、佛塔一应俱全,建寺以来一直香火兴盛,直至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寺庙殿堂屡遭损毁,1942年高耸入云的七层砖塔更是被日本侵略者炸倒。寺内建筑自建寺以来曾经得到多次修葺,被毁前林林总总的功德碑都有详细记载。现存唐朝法果寺碑为县重点保护文物。

  法果寺的重建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于2014年7月25日唐县人民政府、2014年11月26日唐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14年12月16日保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15年1月13日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等部门都对此一一作出批示,一路绿灯,为这座千年古刹重现人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唐县宗教事务局田占杰为法果寺的继承人,将全权安排重建工作,处理法果寺的大小事宜。

  古刹重建地北都亭村更是无偿将村北的一块荒山坡贡献出来用于寺院的重建工作,得到了僧俗信众的一致赞誉。

  法果寺的继承人:田占杰

  链接:

  历史沿革:

  南城子法果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时值唐朝建立68年。

  公元1937年最后一位僧人由于战乱离开。

  公元1942年全部建筑、佛像被毁。

  建筑格局:

  原有建筑一直遵循唐代建筑风格,佛塔位于山门前方正中,八角七层砖塔,山门、三大殿轴线排列,两侧配殿、僧房、客房井然有序。寺庙周边菜园、土地围绕,至日本侵华战争之前庙产土地达200余亩。

  文物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唐朝法果寺碑被列为保护文物。

  文化:

  晚唐诗人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曾经来法果寺巡游,并留下《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弟》千古名句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弟[2]

  闲来吟绕牡丹丛

  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

  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

  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别竟无唯有此

  忍教醒坐对支公

更多专题
能效门槛困惑的制约

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一个考验。

“信骚扰”的背后

小区业主、工商企业主、职业经理人、新购房业主、车主、手机大客户、公务员、保险以及银行贵宾、房地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