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国家允许第三次煤电联动,电力企业为成本增加找到释放成本压力的通道,煤炭企业也可以提高煤炭价格,这样就等于间接为煤炭产品价格上涨打造了宽松的输送传递渠道
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我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建议今后继续实施“关小建大”政策,不参加兼并重组的小煤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新增资源,同时首次提出要鼓励电力等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煤矿,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有专家指出,这是一种延长产业链的做法,与前两次的煤电联动还是有区别。
电力企业亏损面加大
电力企业目前正在面临罕见的大面积亏损,中电联7日发布的《2008年1—2月份电力工业经济利润情况简要分析》显示,1—2月份,电力亏损企业明显增加,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电力企业4773家中就有1990家亏损,亏损面达到41.69%,比去年亏损面最高值还要高6.35个百分点。 1—2月份电力行业累计的亏损额合计达到137.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8.29%,发电企业亏损占行业亏损总额的69.55%。其中,占中国装机比例近八成的火电企业前2个月的利润仅为25.49亿元,同比下降了75.3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2个月煤炭行业利润增速达66.8%。 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表示,近几年电力行业的利润增幅落后于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幅,面对煤炭价格带来的电力成本增加,预计2008年全行业利润增幅在20%左右,低于全国工业企业38%的水平。 中电联统计信息部侯勇表示,火电亏损主要来自于煤炭价格上涨,年初至今,电煤价格累计涨幅达到8.9%。一位不愿具名人士透露,2008年一季度,五大发电集团中,除华能集团外,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等四大集团都已出现集团性亏损。 “事实上,如果以秦皇岛煤炭平仓价格测算,第二次煤电联动至今,市场煤炭价格已累计上涨约45%。”安信证券电力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龙对记者说,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由于电煤涨价,2008年燃料成本将增加299亿元。 煤电联动将推高CPI 面对煤价不断高企,电力企业曾多次“逼宫”要求涨价,实行煤电联动。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当时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第一次实施煤电联动在2005年的5月,当时电价上调了0.0252元。而随后2005年11月份虽然再次满足了联动条件,但却并未有所动作。时隔一年之后,第二轮煤电价格联动终于在5月1日开始实施。按照国家发改委当年5月1日公布的煤电价格联动实施方案,全国销售电价从5月1日起平均每度提高2.52分钱,旨在解决2004年6月以来煤炭价格上涨、部分电厂经营亏损以及取消超发电价等对电价的影响,这也超出了此前业界预测的每度涨1分或者1.6分的提价幅度。然在今天CPI持续走高的压力下,煤电联动显然不合时宜。 “如果国家允许第三次煤电联动,电力企业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电力企业为成本增加找到了释放成本压力的通道,煤炭企业也可以由于电价上涨名正言顺地提高煤炭价格,这样就等于间接为煤炭产品价格上涨打造了相对宽松的输送传递渠道。”煤炭研究专家李朝林分析说。 市场并购早已萌动 其实,业内专家多次分析:此前较大范围“电荒”的深层次原因是“机制性缺电”,即由于煤价大涨而且煤电联动机制不能顺利实行,使得发电厂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来保障供应。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政策干预,人为造成煤炭生产波动的扩大。据安监总局此前公布,过去3年来中国已关闭小型煤矿11155处,而小煤矿2006年在煤炭供应中占国内煤炭生产总量的34%。在大规模关闭小煤矿之下,如果其他煤矿的产量不能弥补,国内煤炭紧缺会更加严重。 因此,记者在采访中深深体会到,应对“电荒”的根本之策就是要与以上两方面相对应,即理顺煤炭和电力价格机制;同时逐步放开煤炭生产的市场准入,政府只要管好“安全生产”的本职工作。 张龙表示,“很多电力集团对电价无法跟上煤炭上涨幅度大加抱怨,此次能源局算是对此事的一种表态。” 政府的表态,事实上对近期一些大企业的集中并购行为作了注解。3月27日,大唐发电发布公告,称将出资不超过34.272亿元控股51%建设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五间房煤田的东部矿区。据悉,该煤田资源储量约56亿吨,总投资额为人民币192亿元,若项目资本金按总投资额的35%计,大唐发电将投资约人民币67.2亿元。3月15日,华能集团亦称将投资600多亿元,加快在甘肃的煤炭、电力等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进电力、煤炭、铁路、化工一体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3月16日,大唐集团在北京宣布,将投资160亿元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