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企业报道  2016-12-07 12:21:49 阅读:
核心提示:1990年开始,企业陷入低谷,产品品种单一、企业包袱重、生产严重开工不足……种种原因致使这个几十年的国营老厂徘徊在破产倒闭的边缘。

 

  故事1:供销部门组织了11个火车罐约500多吨原料醇,为了生产装卸两不误,有机人连续奋战了30个小时。依照常规装卸,每天最快只能卸一二个火车罐,当人们听到有机厂员工说要在一晚上把11个车罐500多吨原料醇通通卸完时,他们认为是在说笑话,可有机厂的员工却反击道:“奇迹是人创造的。”是的,有机人创造了奇迹,它靠的不是几个人,是全体有机人心连心拧成的力量,没有员工们自动自发,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没有他们为企业奉献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这确实是不可能做到的。

  点评:浙江建业凭什么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靠人的素质(责任感和主动性)、靠建业人的精神。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故事2:1990年开始,企业陷入低谷,产品品种单一、企业包袱重、生产严重开工不足……种种原因致使这个几十年的国营老厂徘徊在破产倒闭的边缘。怎么办?“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就是死路一条”。企业决策者审时度势的一句话使全厂为之振奋。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1995年底,公司贷款上马了有机胺产品并一举成功,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并远销国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彻底打破了国内有机胺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局面。建业化工的有机胺树起了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点评:创新、前沿的思考和不断的自我超越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故事3:广西籍员工宁乃深值班时突然晕倒在办公室里,得知后员工相互帮扶着急送医院。同时,全公司员工6000余元的捐款也让宁乃深深深感动。

  童路庆的女儿得脑肿瘤,得知这一消息后,公司党政工团联合倡议发出不久,便收到68000余元捐款。童路庆的女儿在病情稳定后和妈妈一起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了她们无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2006年开始,建业公司对考上大学本科的员工子女进行奖励。

  点评:真诚地关注身边的员工,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来分担。

  故事4:欧阳文华是公司九几年结对的中专生,现在是一名教师;张惠娟现已是厦门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刘利华在青岛大学就读;张泽宇以及2006年开始结对的5名贫困生都是公司持续资助的对象。

  点评:尽一些社会义务,关心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故事5:公司采购五金材料品种繁多,虽然只有一个人,但王建华从未因自己的原因耽误工作,只要不出差,每天晚上都要到办公室忙到很晚。平时把出差的东西都放在办公室,碰到公司里顺路的货车,马上搭车出发,全年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日。

  点评:一心扑在工作上,舍小家顾大家。业余时间花在工作上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的积极态度。

  故事6:每天节约一点点———黄万和“一滴油”精神。

  公司办的俞红雁将复印后还能利用的小纸头都一张张收集起来,废纸利用。

  点评:不集小流无以成江海,看似不起眼的一张纸、一滴油都是在为企业节能降耗、开源节流作贡献。精神在小事上闪光。

  故事7:每年组织外地籍员工中秋聚餐、年三十聚餐;团员青年五四采风、中秋赏月活动、参观学习活动。1998年,组织所有外地籍员工家长座谈会等。1993年至今,陆续引进全国15个省市160多名大中专生。

  点评:外地员工在企业就像在家一样。

  故事8:2004年10月,重组更化,为了尽快恢复更化生产,扭转亏损局面,建业化工不仅派出大量技术人员和更化的老职工一起奋战在生产线,还派出一些文化人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公司领导和有关人员更是两头兼顾,建业化工的员工也时时关注着更化的变化。通过两年多努力,更化化工厂容厂貌和员工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点评:企业的外延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在这个过程中,能体现企业的决策果断性和员工的拼搏精神,更能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于润物细无声中,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一个人。

  故事9:2008年1月,建业化工、更化化工进行了机构与干部整合,力度之大、调整干部职数之多为建厂之最。

  点评: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企业根据管理需要和变化了的环境所必须进行的改革。从企业规范、科学、有效运行的角度讲,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改革的脚步。

更多专题
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1990年开始,企业陷入低谷,产品品种单一、企业包袱重、生产严重开工不足……种种原因致使这个几十年的国营...

改写中国有机胺历史

一些人往往对那些创造奇迹的企业心怀敬畏,专家学者也探寻企业的成功密码。然而,通过历史的回顾,其实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