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5月13日,在四川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大连万达集团率先通过四川省慈善总会向受灾地区捐款500万元现金。
就在之前的4月26日,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揭晓。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荣获“十大慈善家”荣誉称号。由国家民政部设立的“中华慈善奖”,是我国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中最高级别的国家政府奖。
时至今日,社会责任、慈善,已经成为万达在公众面前的两个标志印象。万达集团自诞生之日起,企业责任和慈善义举就是挥之不去的闪光标签。作为企业领袖的王健林不止一次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赞誉和掌声。笔者曾试着在Google的搜索页面输入关键词“王健林慈善”,瞬间出现约有146000项符合的查询结果。显然,“慈善”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企业家而言,亦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汇。
王健林有一句著名的话:“我想成为一个大慈善家,首先成为中国最大的慈善家,然后成为世界级慈善家。”
万达集团是全国惟一两获国家民政部颁发“中华慈善奖”的企业,也是全国500万家企业惟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如今,企业上下已经形成了“共创财富、公益社会”的企业宗旨以及“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企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价值”的核心价值观。
所有这些,离不开万达集团的企业领袖———王健林。
成为慈善家是我的梦想
从1988年注册第一家公司开始,军人出身的王健林,以其出色的胆识和能力,在几年的时间里成就了一生中最精彩的角色转换。及至2008年,王健林已经将万达变成了一个总资产300亿元、年销售额200亿元、年纳税超过10亿元、拥有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电影院线、高星级酒店四大支柱产业的企业集团。
时间改变了,万达改变了,惟一没有改变的是王健林坚守的社会责任和献身慈善事业的梦想。
2008年2月3日,南方雪灾最严重之际,万达集团向我国南方遭受暴雪和冰冻灾害地区捐款600万元,其中向受灾最严重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6省各捐100万元,用于灾区的抗冻救灾工作和改善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数据显示,2008年的头一个月里,万达集团已累计捐助现金超过1500万元。
万达的乐善好施与王健林的慈善理想紧密相连。
“生命当中最最重要的事情,我觉得就是孝和善。孝就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我是非常看中行孝和行善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东西。”王健林如是说。
这既是他个人的人生哲学,也是看待其他人的一个参照。“我判断一个人,有两点很重要,第一看有没有孝心,第二看有没有善心。一个能够行善帮助别人的人,不会差到哪里去”。
有一个员工一直在一个儿童村义务教学,为了能更好地教课,她甚至搬了三次家,每搬一次家都离那个儿童村更近。王健林发现了这一切,于是把那位员工的工资翻了一番,还提升了她的职位。在万达集团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曾有记者问王健林:“如果说放下手中的公司,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很干脆:“就是做慈善。”这决不是冠冕堂皇的标榜之词。
王健林告诉记者,对于捐赠对象的选择,首先是助学,第二位是扶贫。他常说:“做慈善要默默地做,不要为了成名去做,不要为了作秀去做,要老老实实做好事。”王健林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捐助失学儿童和困难老人。在防治非典期间,率先捐款100万元;2005年1月,第一个向东南亚海啸灾区捐款30万元;2005年,万达集团在大连捐赠500万元由大连市慈善总会建立了国内首支农民工援助基金,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先后有来自20个省的千余名农民工及其子女得到了救助;2007年3月,辽宁省遭遇百年一遇暴风雪灾害,王健林第一个向大连和沈阳两市捐款700万元。王健林还创新性地建立和资助各种慈善基金,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万达集团成立20年至今,社会捐款、公益投入超过10亿元。仅2007年,万达的慈善捐赠额就达9400余万元。
这么多年的慈善事业让王健林乐此不疲,亦心有所感。他坦言,帮助他人有时候只希望被帮助者有一句感恩话语的回馈,这种回馈一方面可以教育有钱人更多地帮助他人,另一方面会让受助者知道感恩,促进慈善事业更好发展。
这位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企业家最欣赏古人的两句话:行善最乐,读书最佳。“行善而且有能力行善,是我人生最大的哲学。”王健林如此说道。坚守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
2008年3月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王健林作了题为《民营企业家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的大会发言。“社会责任,应该是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所有企业家共性的问题。”王健林在发言中说。
诚信,这两个字对于王健林来说,意味着万达的生命。“企业讲诚信确实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和价值成本,但是一旦建立起信用品牌之后,价值是无限大的,所以万达能从一家只有50万注册资金的小企业走到今天。”王健林说。
1996年的万达在全国房企中率先推出震动全国的“三项承诺”,被建设部树为典型推广。此举虽然在业界引起了一片嘘声,但万达集团对优质工程的执着追求,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对诚信的尊崇来自于王健林心中的那份社会责任感:他想让万达成为受尊敬的企业。这种责任感的外延表现则是王健林所热爱的慈善事业。
万达的企业文化中最闪光的部分正是诚信建设。王健林在万达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企业义工分会,他还给所有的子公司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必须成立义工分会,人人都要去做义工。他们每年还搞一次“心灵之旅”,让这样的活动来贯穿万达的企业文化。“我觉得中国民营企业家最重要的准则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诚信心,这个诚信心包括诚信纳税、遵守国家法律等等;第二个就是社会责任,其实诚信心也是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民营企业家最重要的是坚守诚信、坚守责任。”
王健林相信,德信拥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他说:“德和信这二字对经商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威力是慢慢释放出来的,一旦你建立这两个字的品牌之后,你在市场上是无所不能的。市场经济一句话就是信用经济,你要认识到在市场上建立信用的品牌、诚信的品牌,比你在提高产能、节约成本方面获得的回报要多得多。”
在万达创业20年历程中,王健林将诚信经营的理念贯穿始终。早在1990年,万达建设的大连民政街小区在1992年的全国首次质量万里行中就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工程质量全优住宅小区”。近几年,王健林又在履行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上示范全国。2007年,仅对已开业的10余个项目节能改造,就节电1300万度、节水22万吨。
“从这些方面看起来,万达不只是捐款,在节能、排污、环保等方面,我们比国家提出的口号和标准都要早几年。”王健林说。
王健林相信,投入公益事业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公民”的全部,只有在法律规定的企业必须承担的强制性责任方面做好的企业,才能真正担负起“企业公民”的使命。
在王健林的领导下,万达成为一个坚守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
企业要追求财富品质
“财富的本质是用来帮助别人,在积累财富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财富的品质。”王健林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媒体引用最多的经典语录。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王健林属于位列前排的财富领袖,然而他并不认为这就是判断中国民营企业家成败的标准:“企业要追求财富数量,更要追求财富品质。民营企业家谁能更早认识这一点,谁更多关注财富品质,谁就能在市场中走得更远,真正做大。”
早在1990年,王健林刚刚创业两年,就出资100万元在大连西岗区捐建了一所幼儿园。此后,企业捐赠额随企业成长逐年增加。
万达集团每年都将慈善捐助列入公司的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制度,每年专门安排数千万元资金。在万达,员工行善被看做与爱岗敬业同等重要,并能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鼓励。
万达集团已形成一个惯例,每到一地开发,都捐建学校,已先后在全国捐建了40多所希望小学和中学。
从2005年开始,每一名新入党的同志都资助一名失学儿童,这已成为万达惯例。
王健林个人带头,努力践行慈善公益。在他的率先垂范影响下,万达内部形成了浓郁的慈善氛围。如今,企业内部参与社会慈善活动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批热心慈善事业的个人和集体。万达每年都要组织近万名员工深入到当地最贫困的村庄“访贫问苦”,捐款捐物。到目前为止,万达在全国已有70多家子公司,无一例外都成立了义工分站,每个万达员工都成为义工;集团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义工每年至少做一次义工。
王健林对财富品质的追求还表现在对企业员工的关爱。在万达,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直接费用就达1000多万元。万达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薪酬体系,目前,万达员工的薪酬达到了世界500强企业的水平。此外,万达还推出了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和员工退休保障制度。在万达,200多名高管员工都可以得到公司股权;普通员工退休时可以一次性得到相当于退休前5年工资总额的退休福利金,这在全国的企业中是极其罕见的。万达集团曾荣获“2006CCTV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称号,其中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认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员工对企业形象的认可三大核心指标得分均远远领先其它企业。
万达集团每年都要安排5000万元的慈善专项资金,王健林和他的企业团队也在思考如何使慈善捐助更有效,惠及更多真正有需要的人。王健林说:“我想奋斗积累到足够多财富,然后在中国成立一个大慈善基金。”
在王健林看来,慈善行为是对财富的另一种分配。肯为社会责任“挥金如土”,对于他而言,决不是漂亮作秀,而是真心为之。“我没想过能对整个国家提供多大价值,但对其他人来说,我所能提供的就是树立一个好的商人榜样。我相信,恰恰是有了这种思想和行为以后,企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我想告诉企业界的其他人,有好德行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得更大、做得更好。”王健林如此说道。
近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制造高速发展的30年,在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后,中国制造在近几年面...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的心,往往能打动人世间一切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