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社会责任不容逃避

企业报道  2017-01-05 05:04:47 阅读:

 

  应该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社会责任课”。迄今,民政部在全国民政门户网站上,为接受社会监督,仍不断地更新着“捐款清单”。所有的诚信与承诺,都将在这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检验,谁也不容逃避社会责任。

  由此笔者想到,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星期里,网民把谴责的目标对准一些跨国公司,例如诺基亚、麦当劳、肯德基等,网民呼吁抵制它们的产品。后来,商务部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多数上榜的跨国公司捐款都超过了1000万元,“铁公鸡”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但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事情的发生,确实带给我们许多思考。网民的情感是可以理解的,做法是需要商榷的。对于这种突发事件,需要我们深入解读,绝不是简单指责谁的问题。

  人,都是社会的人;企业,也都是社会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更是全球经济社会的企业,更会令很多人关注。所以,每个社会人的责任不能缺失,跨国公司更不能逃避社会责任。其实,人们的心里都有杆称。

  健康的竞争贵在双赢。这是哈佛大学政府与企业关系学教授罗杰·波特的观点。特别是在我们进入“新经济”(是指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时代,总想自己而不考虑别人的经营者,特别是不想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那是“不健康”的竞争。这种经营者可以赢一时,绝不可能赢长久。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正确论断。

  据报载,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于去年初发布的《2006跨国公司中国报告》称,过去一年中国的媒体至少对哈根达斯“脏厨房”事件、卡夫饼干含转基因成分风波等12起跨国公司弱化公司责任的事件提出了批评。报告称,虽然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而且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先进理念,但也有一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忽略社会责任,甚至做出了违背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和道德准则的事情———少数跨国公司人员在华行贿,一些跨国公司在华非法避税,少数跨国公司在华涉嫌垄断,一些外资企业劳工标准偏低,一些外企产品安全不达标。部分跨国企业弱化他们在中国市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由是,“适应中国市场特点做出的调整”。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确实还不规范,但不等于跨国公司可以放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以及基本的道德操守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笔者认为,任何跨国公司都不能蔑视或忽视东道主国家的消费者。要了解那里的人情、民情和国情,要关心那里的“痛痒”,不能只关心自己赚钱。当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没错的,这其中,也有不同的情况和原因。

  有分析声称这里存在文化差异。在大灾后,许多中国本土企业纷纷向灾区提供巨额资金捐助,这和他们能及时了解灾情以及深厚的同胞之情有很大关系。相比之下,恪守西方商业伦理的跨国公司总部大多远隔重洋,对灾情的了解在时效和深度上远远不及中国本土企业。这种说法,应该说有一定道理,但绝不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理由。反应迟缓一点,可以理解,让社会舆论推着走,就显得被动,就有些令人费解了。不主动接受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公关的“失败”。

  如果说,每个企业都不是什么慈善机构,这没错。那么,每位社会的人,也都不是法律指定的应该捐赠善款的人。如此以来,谁都没有理由体现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了。于是,这样的社会,不就成了冷酷的“地球村”了吗?诚然,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有定性的一个层面,还要有一个不定性的层面。当自己周围人处在生死关头,我们能不伸一把手、出一点力吗!这是人之常情。

  据法新社报道:在愤怒指责声中,跨国公司竞相增加捐赠。

  “不能肯定企业加快了捐赠的步子,是由于最初公众的抗议(因而担心消费者激烈反应),还是完全由于这场悲剧的惨死程度”。这种观点,笔者赞成。平心而论,在最初不了解情况的条件下,捐赠不够积极、数额不够巨大,是可以理解的,但后来就不同了。

  被称为坐定了中国房地产界第一把交椅的万科,在捐款220万元之时,董事长王石不合时宜地提出“十元论”调,一下子他成为了大众抨击的焦点。显然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门户网站和报纸公布了公司捐款排名表使得公众很容易比较,这使得一些跨国公司也承受了压力。据报道,沃尔玛在5月26日宣布追加捐款1700万元,使其捐款总额超过了2000万元。3天后,法资超市家乐福将其捐款额增加到2300万元。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专家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社会良知的呼唤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实际上,更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外包形成的全球生产体系催生的必然结果。”这个思想、这种观点是比较科学、公正和全面的。

  早在去年,有人著文称:跨国公司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急先锋。试想,作为品牌企业、跨国公司直面重大突发事件时是需要有姿态的。这里说的“姿态”,不仅是良知,还有良策。这期间,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都是不明智的。应该真诚的把感情和经营融入本土之中,这样才能够求大发展。

更多专题
白庄矿奏响和谐发展主旋律

白庄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用创新的思维谋发展、用改革的手段促发展,针对企业办社会负担重、压力...

八年铸就永煤辉煌

被誉为是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和河南工业企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