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泰山脚下,涓涓柴汶河之畔,坐落着一个年产原煤200万吨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在建矿43年的历程中,曾因创出一系列不平凡业绩而荣膺“鲁煤第一峰”、“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全国文明煤矿”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百万职工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数百项殊荣。
如果说,务实求新的协庄人从雄伟的五岳之尊和灵秀的柴汶河水那里传承了一种刚柔相济的性格,而光荣的传统与时代的使命感则赋予了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优秀品质。这其中,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不懈探索并形成的以《煤炭企业2S安全管理模式》、《煤炭企业市场化安全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胜之道——协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就是他们智慧与灵气的厚积薄发和激情跨越,也是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最真实写照。
同全国许多同类型矿井一样,不惑之年的协庄矿不仅时时承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六害”俱全等自然条件的威胁,而且,由于40多年的开采所带来的战线长、系统复杂等因素,加之煤炭企业一线职工综合素质偏低,这一切使得企业安全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超乎寻常的困难,锐意进取的协庄人在对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国内外矿井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反思、研究的基础上,特别针对近年的全国煤矿零打碎敲的事故接连不断,特大事故多发,死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巨,使他们真切地感到煤矿的管理人员责任重大。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开始打破原有思维定式,从根上找原因,从本上抓治理,尝试着用全新的管理模式来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自2001年以来,创造性地将方(Square)圆(Spherical)理论应用到企业安全管理之中,既有效实施“方”性的硬管理,更着力营造“圆”性的软环境,实现了软硬管理的有机结合和高效统一。他们从尊重和满足人的本性追求,本能需要入手,千方百计强化安全工作的主体——职工群众的自主保安意识入手,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这一以“我”为中心的安全新理念,并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创建安全文化氛围的安全管理活动,使全体员工自觉把安全作为生产生活的第一需求,逐步形成了以“精学纠故设制,预控正估联标”十二字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2S安全管理新模式。
该课题于2003年完成,同年11月22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荣获煤炭行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特等奖。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显政为2S模式题词: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副局长赵铁锤满怀感慨并亲笔作序,殷切希望协庄煤矿及其创建的2S管理模式在广泛应用中不断完善,赢得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的新胜利。
管理无止境,探索无穷期。任何管理方式其最终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落实。如何针对上述“十二字方针”的要求抓好落实,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他们又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以“市场行为”为特征的安全管理模式——煤炭企业市场化安全管理模式。
市场化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岗位责任体系、隐患价格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和结算体系”四大体系和仲裁机构,遵循“不允许现场有隐患,有隐患就要买卖”的思想,把安监员和现场职工的关系转化成买卖关系,安监人员在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把它作为一种劳动成果——“商品”,出售给现场责任人,责任人将这一“商品”购买后进行整改,变成自己的“产品”,安监人员再进行复查,合格后才成为“成品”。这样,通过安监人员“在现场排查隐患→出售隐患→现场责任人购买隐患→整改隐患→安监员复查落实隐患”,形成隐患排查、落实、整改的闭合管理。该模式2005年6月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成果鉴定,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赵铁锤副局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濮洪九认为“这一独具中国煤矿管理特色的成果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协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由于挖掘并启动了人们深藏已久的安全主观能动性,原来自上而下的批评、瞪眼,转化成了今天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自觉地进行查找、分析和解决。截至2005年7月31日,该矿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643天,刷新了建矿以来的历史最好记录。
要安全、要健康、要文化、要文明,这是国家安全教育赋予时代的益训,它既是保证安全的真正母体和基石,也是解决伤亡事故的金钥匙和总开关。不断创新的协庄人深知,煤矿特殊环境决定了生产不止、安全不息,抓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此,秉承“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的信念,他们将用勤劳的双手和神奇的智慧继续去艰苦探索、辛勤耕耘出——中国式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最珍贵的部分,不断发挥这一安全模式博大精深的强劲动力和深厚内功,去奉献社会、造福矿山,让每一个煤矿人去珍惜生命、尊重健康、善待人生,使员工更加幸福、生产更加平安、矿区更加和谐,这也正是所有安全管理工作者的殷切愿望和久久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