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久前发布的上半年温州市工业企业规模50强排序榜中,温州木材集团赫然名列第12位这是温州木材集团公司改革、开拓、创新的成功。在温州这个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陈敬南把一个严重亏损的老大难国有企业打造成如今全国木材行业的先进典型,其意义深远,更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
谁都知道改革难,国有企业改革更难,温州国有企业在当地特定的环境中,改革又难上加难,无怪乎许多人静观陈敬南,看他有什么能耐让木材厂起死回生?
陈敬南从改革、改制、改造入手,他的计划先是“起死回生”,再是“生龙活虎”,后又“一飞冲天”。从1999年到2004年的这5年时间里,公司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销售收入从不到1亿元增加到近8亿元,是5年前的8倍,利润从120万元增加到1788万元,是5年前的15倍,税金从257万元增加到1510万元,是5年前的6倍。公司总资产2004年比1999年增长223%。通过不断的改革、开拓、创新,陈敬南已经把一个老弱的小型木材企业变成了数倍于过去的崭新的木材集团。
国企改革深层次的难点:一是历史负担重,改革成本高;二是观念更新难,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三是搞快了效益跟不上,欲速则不达,搞慢了职工有意见。陈敬南既能解放思想,不安于现状,不囿于定规,大胆突破老观念、老方式、老产品的框框,又实事求是,一切从木材企业的实际出发,从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始终把握下面两条:一是把技改和改革、调整结合起来,做够“木”的文章,发展多种经营,以效益为中心,力求国企改革稳定推进,平衡过渡;二是先试点再分步走,然后全面铺开。
1999年,木材集团公司被确定为温州首批产权改革资产重组试点单位。陈敬南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从局部改制开始,他乘集团原刨花板厂技改项目上马之机,在不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情况下,组建集团第一个股份制公司——年产3.5万吨的人造板有限公司。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董事会领导下实行经理负责制。
根据原刨花板厂国有资产的情况,投入注册资金800万元,其中企业法人入股200万元,由集团的国有资产投入,占25%;职工个人,包括经营管理者、生产技术骨干和一般职工,以货币入股600万元,占75%。当时实施这一方案难度很大,首先是法人股减少到了25%,这样做是一个突破,行不行得通?其次是职工想入股但缺钱怎么办?为此,陈敬南决定股份完全“自愿制”,采取入股自愿、股权平等、风险共担的原则,提倡经营者持大股,骨干多入股,对不入股的职工也不影响其劳动合同,更不会强制下岗,股权认购后可以内部自由转让。在股权认购过程中,考虑到有的职工想入股,但缺乏资金,陈敬南又率先在温州市试行了“入一贷一”的负债股的自愿认购方式。负债股即由企业担保,职工个人向银行贷款,以入股现金做第一担保,每年所得红利须先付清利息,剩下部分80%用于还本,本息还后,股权归个人所有。这样难点解决了,职工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认购积极性高,企业与职工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科学地处理好了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真切地体现出职工主人翁的精神。
这样,通过中纤板股份公司的试点成功,为木材集团公司改革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也使公司领导班子统一了认识,国企改革的动力在国企内部,在于决策者的智慧发挥和改变思维定势。从1999年开始,陈敬南在国企改革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原来的分公司核算单位为基础,搞一项技改,上一个产品,就组织一家股份公司,公司建起来了,技改也就顺利实施了,产品也就上去了,营销业务也开展起来了。至此,木材集团的发展如虎添翼。
“只要企业领导者将国企作为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国企改革发展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陈敬南如是说。
陈敬南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没有创新只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进步。
陈敬南以市场变化为出发点,把工作重点转向产业创新,顺应市场变化。凡是已经组建的股份制企业,陈敬南都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在用人方面,陈敬南打破论资排辈,实行能上能下的机制,创造条件让一批有知识的、年青的大学生脱颖而出,相继走上了基层的领导岗位;分配方面实行了质量、产量、销售量及资金回笼等挂钩的办法,拉开了收入的差距。
这些年陈敬南不断增加投入,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从而使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种上不断推陈出新。如所属的鞋革材料厂由单一的中纤板用胶发展到现在的鞋用底板、定型纸、瓦楞纸、印花纸等品种产品,栲胶厂由单一的中纤板用胶发展到细木板胶、家具树脂胶、无纺布压胶等,这些都是陈敬南带领一批经营者全面实施工艺创新所带来的成果。
在木材集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陈总。“只有把员工的困难解决了,企业才有凝聚力,员工才有创造力”。基于这种认识,陈敬南领导下的企业没有下岗工人,没有欠薪问题,每人都有合适的岗位。另外,陈敬南还鼓励职工读书学习,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的职工,不管学习什么专业课程,只要毕业者,学费都给报销,从而大大提高了职工加强文化素质学习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005年,陈敬南光荣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温州木材集团在国有企业的改制方面找到了一条快捷的成功之途,他们以灵活多变的方法走向了成功的彼岸,在温州木材集团成功的背后,正是因为有了善思多变、勇于创新的当家人——陈敬南,这位从军营走出的企业家,凭借敢打敢闯的顽强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成为温州国企改革成功的典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曲千古绝吟,融入万里奔腾咆哮的黄河,流淌着几千...
“诚信经营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