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家族企业为何难留职业经理人

企业报道  2017-02-27 07:40:59 阅读:

 

  “离开均瑶,只是想换个环境。”几天前,均瑶集团董事长助理李国涛走出均瑶,被一家有清华大学背景的高科技集团公司委以重任。

  如果只是孤立地看,李国涛的辞职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倘若站在家族企业管理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数以千万计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超过90%以上。而在家族企业中,几乎所有请过职业经理人的企业都有过被经理人抛弃的伤痛。

  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跳槽现象,业界曾一致把矛头指向经理人,认为这是“背叛”,或是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失公允的。以近年来轰动一时的哈慈副总何坊、段炬红以及亿利科技总裁王景晟等为例,他们都是业内口碑甚好、能力业绩颇佳的职业经理人。离开原职后,他们在市场上依然能够梅开二度,并得到业内的关注与尊重。

  民营企业一直以机制灵活而引以为豪,但职业经理人频繁跳槽事件表明,民营企业内部也有政治斗争。难怪惠普前助理总裁高建华曾说,即使以年薪50万美元为条件,他也不会去民营企业做经理人,因为他无法适应民营企业复杂的人际关系。

  民营企业之所以会存在内部冲突,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民营企业大都是老板一手遮天,上上下下都对老板负责而不对主管负责。一旦这种做事方式成为公司内部的文化,便会使同僚或上下级之间形成一种互不买账、勾心斗角的不正之风。

  其次,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都是父子兄弟一起打天下。企业规模做大之后,由于在利益分配或观念上存在冲突,造成企业内部父子兄弟之间互不买账。老板之间存在矛盾,下面的员工也会跟着斗,有些人甚至利用这种矛盾去达到个人目的。而一些真正优秀的经理人,如不选择跳槽,最终只能成为牺牲品。

  另外,民营企业家家属和亲戚的腐败问题也值得关注。有些民营企业家的亲属,仗着自己是老板的亲戚,加之又占据重要岗位,大肆吃拿回扣,垄断生意。国有企业还有群众监督,在民营企业,又有谁敢或能够去监督这些“皇亲国戚”呢?

  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家族化问题,永远也不可能做大做强。民营企业一直引以为豪的灵活机制,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光环而已,用局内人的话说,比国企还国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从产权制度上改革;另一方面,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分开。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科学的管理。

  对于如何通过内部制度在老板与经理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企业的资源要分散,不能被一个人或少数人控制。不仅对经理人要有股权激励,而且更要做好内部的等级控制结构设计。

  其实,中国的家族企业完全可以从不同的制度设计中找到平衡,而并非只依赖单一的制度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公司的结构设计是老板控制董事会,董事会任命CEO,CEO再任命部门经理,这样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实际会更大,因为公司的控制权完全掌控在CEO手中。西方国家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某些方面做了特别的设计。例如,如果行政系统由CEO控制,那么审计系统就一定要隶属于董事会,独立于CEO,这实际上解决了行政效率与监督效率的矛盾。

更多专题
围海造田铸伟业

怀着利国利民高洁理想,冯全宏坚信,只要坚持科技创新,脚踏实地地拼搏奋进,围海人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时代辉...

圆梦中国的黄金拍档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意大利杰尼亚公司以生产和销售高档时装、化妆品、皮具等闻名,在全球64个国家的最高档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