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症之于中国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早已不是秘密。很多文章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家也都知道自己很抑郁。但企业家们似乎也有诸多理由怀疑“抑郁是一种病”这种说法是否夸大其词。比如,“如果面粉厂经营得好,冯永明就不会抑郁”,“如果习酒公司没有欠那么多钱,陈星国就不会自杀”。
这种“如果……就不会……”的思维方式与侦探一样,背后的逻辑是:出了问题就去找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问题一解决,就绝对不会再抑郁了,更不会自杀。
企业家对“抑郁是一种病”的质疑至少有七分道理,但对“以暴易暴”的抑郁解决之道就未免太冒失了。谈到该问题时,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首席顾问张西超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李子勋不约而同地感到无奈,又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一个劝戒:尝试以专业人士的方法解决抑郁的问题,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不能把人抑郁的直接原因消除掉,但可以帮助你对付抑郁。
企业家大都比常人坚强,所以他们在压力下出现初期抑郁症状,诸如性格改变、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性欲不振时,确实不能算病。但只当作“思想问题”并采用上述解决“思想问题”的自发“疗法”,很有可能会出现狂躁、胡闹、情绪异常、酗酒等严重症状。长此以往,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残疾了。
“事业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企业家应该以事业为本,还是以人(自己)为本?
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家的表白:事业就是我的全部,为了事业我愿意肝脑涂地。
专家认为,企业家的自我意识大都非常强烈,受外界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近年流行的企业家人格定义都很狭窄,似乎你必须具有某些特质才会被认为是标准的企业家。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家自觉不自觉地也要去做“标准化的人”;也只有这样,员工和社会才去认同他。
单从企业成功这一维度看,可以说偏执狂和轻躁狂是企业所鼓励的;而从精神健康的维度看,精神问题就是精神问题。
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洪昭光说,绝大部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这类疾病叫做心身疾病。从疾病谱的变化来看,现在导致人死亡的前几位疾病全都是慢性心身疾病,而以前则都是传染病。
抑郁的自然疗法可以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李子勋说,饮食、观感等生理因素都可以影响心理状况。比如处于抑郁中的人,应该尽量生活在光明之中,不要在阴暗的房间躺着,因为光亮会使人的大脑松果体分泌使人快乐的激素。
对于抑郁,很多企业家会酗酒、熬夜、赌博,并认为这是在放松。李子勋认为这绝不是什么放松,而是在增加压力。长此以往,人即便不被抑郁击溃,也会产生生理疾病,甚至会引起“过劳死”。
对付抑郁,李子勋的建议是:
首先要注重家庭关系其次要有纯私人兴趣,这种兴趣要与生意和公司没有关系,比如绘画、摄影、钓鱼;第三是要建立一个完全与生意无关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交一些即便破产时也可相处的朋友。你的存在对他们就是一种安慰,他们认为你很重要,你也认为他们很重要。“天塌下来你也不必担心他们不喜欢你。”比如追求博爱、利他的正统宗教的教友关系,可以使人产生充分的归属感,是从自我冲突和自我矛盾中走出来的一个途径。
最后才是认识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医生。如果没有以上3条,抑郁后找到心理医生也很难办,因为心理医生也要靠这些来进行治疗。
抑郁也是一种资源?
李子勋强调,不要过分强化对抑郁的恐惧,抑郁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可以利用的。虽然抑郁作为资源的概率极小,但毕竟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张西超博士及其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是“抑郁可控论”的实践者,他们的方法是EAP(员工帮助计划),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职业压力管理。
张西超的EAP与心理医生不同的是,他的计划直接指向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在了解企业运营、企业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直接服务于企业:“1997年,韩国三星集团第一次邀请我们开展心理培训,之后我们在三星陆陆续续做了至少20余次培训。中国建行北京城建支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丰台支公司、朗讯科技、可口可乐、思科等企业也陆续找到我们进行了心理培训。”
对抑郁因势利导的方法,企业的“HOPDAY”(发泄日)算是一个极致。在日本企业,因为企业文化较为压抑,企业会设置“发泄室”,员工可以在里面对“模型老板”任意拳打脚踢,发泄心中不满与怨气。“HOPDAY”是日本企业发泄室的一种变形,在这个日子里,员工和老板相互开玩笑,说具有侵犯性和攻击性的话语,任何人不得动怒。
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
2、我国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高达20%左右。
3、我国有1600万精神残疾人,抑郁症成为第五大疾病。
4、自杀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死因。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大因素,85%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10%到15%的抑郁症患者会实施自杀。
5、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负责人因以抑郁症为主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自杀。
6、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有超过20%的老板或高级经理人感到“职业压力很大或极大”。
7、我国有抑郁症征兆的企业家或高级经理人,90%以上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即便已经察觉,仍有90%以上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
8、深圳白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全国最低,近八成存在中度心理障碍,表现包括强迫、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强迫、偏执、忧郁三种症状。
9、据美国职业压力协会估计,压力以及其所导致的疾病,比如缺勤、体力衰竭、神经健康问题等等,每年带来的损失高达3000多亿美元。业内人士初步估计,中国每年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至少上亿元人民币。
10、几家美国公司宣称,通过为高级经理人和员工进行压力咨询,公司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了60%。
坚强有力的思维政治作业、为员工谋福利的一片丹心,使付煤公司成为万众一心的创业团队,继往开来、搏浪煤海...
短短4年时刻,在人类前史长河不过弹指一会儿,但在付煤公司却是一段与时俱进的风雨征途,付煤人以其艰苦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