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追思守廉正 万物皆清明

企业报道  2023-03-31 07:10:49 阅读:1199


  春和景明,万物生辉。每逢清明时节,总会有些沉重的感觉,因为它和别的节日不同。它既有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故人的肃穆,又有亲近自然、踏青郊游的习俗,更承载着礼敬祖先、延续遗志、厚植廉正的深远涵蕴。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原本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子推的节日。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饥寒交迫,途中饿晕,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肉救主,救其性命。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而介子推则不慕名利,归隐山林。晋文公为报恩,四处找寻。当得知介子推隐居深于绵山,便下令火烧此山寻得介子推。不料,却发现介子推竟被死于山林的一棵枯柳下,并留遗言“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事后,晋文公追悔莫及,规定这一天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亲自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死而复活,即刻赐它为清明柳,定这一日为清明节,警示自己时刻清明,勤政亲民,也告诫后人清正廉洁,明辨是非。由此可见,清明节的文化蕴含着古人对故人的思念,又寄托着干净做人、清廉从政的期望。

  时值清明,追溯古源,追思古人,理应思廉。一生勤政清廉的曾国藩,将“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形成了良好家风,使之世代子孙从中受益;为官之清廉的于谦,用毕生信念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古诗篇;关心民间疾苦的郑板桥,更是以“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一片深情心连民间、情系百姓,深得百姓拥戴……历朝历代清廉铮骨之臣皆会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

  古往今来,绵延千年,人们汲取古人智慧和养料,清明节从而得以延续发扬,清廉之风更是亘古不变。翻开近现代的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坚守理想信念,将清廉守正作为准则,使得共产党精神没有“缺钙”,没有“软骨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用笔墨书写“性习于俭,俭以养廉”,用毕生镌写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开国元帅陈毅,时时处处守清廉,即使在沂蒙山指挥战役时,住潮湿、阴冷、狭小的山洞里,也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保持了廉洁,赢得了民心,这也是我党永远立于人民心中不败之地的生动写照;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茫茫的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道出了藏族群众对他的怀念……历史定格,英雄长眠。缅怀故人的丰功伟绩,一个个闪光的形象、一段段直抵内心的清廉故事,激励着我们永葆本色、薪火相传!

  春风轻拂,杨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故人寄哀思,让我们向故人遥寄久久追思,唤醒共同记忆,赓续廉政血脉,凝聚奋进力量,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文/王丹)


更多专题
勘探岁月写华章

岁月不老,战鼓催征。物探231队入川后,会战川南,攻坚川东,拼搏川西,挺进云南、鏖战广西,跋涉内蒙,鸣炮大庆。历经岁月交替的风霜雨雪,勘探路上的探索与创新...

中煤新集刘庄煤矿:蓄势聚力春光里 砥...

工作勤为先,万事平安首。该矿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坚强领导下,...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