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家访谈 >> 正文

从“收毛贩子”到“工厂大老板”

企业报道  2022-11-28 10:22:15 阅读:3248


  “收鹅毛——鸭毛——哟……”记得小时候刚过完年,收毛的人就多了起来。他们或用扁担挑着麻袋,或是骑着一辆28寸的老式自行车走街串巷。那一声声吆喝,悠悠地回荡在村落巷子里,这就是当年的“收毛贩子”,一个被渐渐埋入历史的行当。

  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一道特色美食、远近闻名,板鸭(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向往,相伴而生的鸭毛、鹅毛也大有用处,随着市场对这些禽类羽毛的需求,同时也衍生出了一项行当——收毛贩子。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俗称“鹅毛贩子”的无为人就开始以手提肩挑、走街串巷方式收购鸭毛、鹅毛;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支数千人的收购队伍常年在全国各地收购羽毛,运回无为后经过初加工再销往全国各地,初步实现了鸭鹅羽毛“买全国卖全国”的销售网络;再到90年代中后期,无为人积累资金和技术回乡投资办厂,开始了羽毛的工业化生产道路;近年来,随着无为市委市政府对羽毛羽绒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规划建设了羽毛羽绒产业专业园区,引进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开启了传统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人不必用口尝,看色泽闻香味,就能断定品质好坏,外地人在这方面永远搞不懂。所以无为人给外地人送板鸭,常常要交代是“马家”还是“燕家”,以示正宗,可尽管如此,外地人还是不解奥妙。至于无为人外出做板鸭,即便不正宗,只要挂“无为板鸭”的招牌,一定就名声响亮。

  说“无为人会吃”,是玩笑,却也到位。无为小城是千年古城,凹凸的石板路,幽深的古巷,随处可见,很有古徽州韵味,在那样的街巷,板鸭摊星罗棋布,香味飘出老远,无时不吸引人的食欲。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就差了九成。卤水有时可缺,但醋、麻油、蒜瓣断不可缺。外地人常抱怨味道不对,殊不知吃法有误。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

  过去在无为城乡,经常能听到小贩在喊“收鹅毛、收鸭毛、收毛口袋、收甲鱼壳……”,但是当你问他收不收鸡毛的时候,他们都说不收。因为鸭子和鹅都是会游泳的,它们的羽毛有很好的隔水作用,并且他们的毛也分种类,翅膀上的羽毛最长,而且非常坚硬,然后是他们身体上的羽毛,这部分羽毛不会太硬,也不会太软,最后就是它们用来保暖的绒毛了。根据羽毛的性质不同,用处也有很大的差别。首先,翅膀上的羽毛因为最长最硬,最适合用来做羽毛球,一般来说,大家经常玩的羽毛球就是用翅膀上的毛做的,但是翅膀上的羽毛长短不一,翅膀末端最长的一些羽毛适合做羽毛笔、扇子等,其他的羽毛会根据需要做成飞镖、毽子等。

  其次,鸭子和鹅身体上的毛虽然有保暖的作用,但是由于有很多梗,并不适合直接做羽绒服,这样的羽毛需要经过加工,把这些梗去掉,然后才能加工成其它的羽绒制品。最后,鸭子和鹅用来保暖的绒毛由于非常软,而且保暖的效果非常好,并不需要经过加工,就能直接用来做羽绒服和羽绒被。

  过去,无为人不担收购鹅毛、鸭毛,还收购猪毛,办起许多猪鬃毛刷厂。羽毛作为副业代代相传,历经沧桑,受尽艰辛。今年58岁的安徽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金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羽毛球产量的40%在国内销售,60%走出国门,我们拥有自主出口权。”金信长自豪地说,公司拥有500多名员工,年生产中高档羽毛球100余万打,年产值超过1亿元。说起今天的成绩,那是4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年轻时,金信长跟着父亲全国各地收购鹅毛鸭毛,再销往全国各地,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他返回家乡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羽毛切片制作,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进入2000年后,他再次“跨步”羽毛球成品的生产销售。2006年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同时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凯唯乐”,英文叫“KWINNER”。目前公司共有六个厂房,三个生产羽毛切片,三个生产成品。生产的羽毛球共有五大系列25个产品,产品远销海内外。

  像金信长一样,年轻时走南闯北收购鹅毛鸭毛,完成资本积累后返乡创业的无为人有很多。走进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东隆家纺股份有限公司便映入眼帘。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企业,主要从事羽绒水洗、印染和面料的生产,2008年落户无为,看中的正是这个全国重要的羽毛、羽绒集散地。公司600多名员工中,绝大部分来自无为本地。2020年,公司累计完成工业产值达10亿元,税收达300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

  最早一批招商引资的羽绒羽毛企业,极大带动了无为的经济发展,为更多无为人家门口就业提供机会。2015年,政府为扶持羽毛羽绒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谋划建设了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约2.31平方公里,规划了道路、污水处理、集中供热、职工公寓、科研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2019年,波司登在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区设立波司登羽绒工业园区,打造全国“高档鹅绒基地”。目前,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已落户羽毛羽绒企业20多家,东隆、万利达、文翔、汇丰、鹏翔、永胜、金盛、杰翔等8家规模以上企业。

  无为的羽毛羽绒产业链条很完整,全国各地有从事养殖的、开办屠宰厂的、做冷链产业的,从业人员3万余人。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协会会长俞能文说,他是2010年返乡创业的“创二代”,和他类似经历的人有很多。他认为,无为产业发展起步虽晚,产值比不上江浙,但近年来政府扶持力度大,正在全力追赶,企业也逐步向品牌化转型。 很多企业开始从代工转为打造自有品牌,全国比较知名的羽毛球品牌‘翎美’就出自无为。很多国内大品牌正在和无为洽谈入驻园区事宜,相信未来行业发展肯定更好。现在,无为市已被国家评为“中国羽毛羽绒之乡”和“中国羽毛球产业基地”两个金字招牌。(伍传平)


更多专题
40年前,他开始绿化荒山

歌曲《热恋的故乡》,唱出了多少远离故乡的游子对故乡的真挚感情。四十年前的安徽萧县庄里乡小蔡村,村民们住着石墙草房,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勘探岁月写华章

岁月不老,战鼓催征。物探231队入川后,会战川南,攻坚川东,拼搏川西,挺进云南、鏖战广西,跋涉内蒙,鸣炮大庆。历经岁月交替的风霜雨雪,勘探路上的探索与创新...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