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反映出外委队伍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监管责任压得不实,存在以包代管和“轻安全重生产”,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我们除经常组织职工学习事故案例,进行反思,还对工作流程、责任链条重新进行了梳理,通过“严刑峻法”保证安全责任压得实、压得紧,促使管理人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安全工作上发挥守护防护作用……
这是1月17日,皖北煤电集团麻地梁矿“1.17”事故警示教育日反思会上1名基层科区管理人员的反思发言。
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该矿在“1.17”事故警示教育日当天,在内部工作群提供事故警示教育片供基层科区组织学习,还专门在周五安全例会上安排了反思环节。组织副总师以上管理人员、各单位负责人,通过观看事故警示教育片重温事故经过,结合各自安全工作实际,对照事故案例查找安全工作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进而防字当头,查字在先,责字在肩地找准安全工作着力点,推动矿井实现长治久安。
参加反思人员认为,开展此次事故反思很有必要,有助于举一反三从中吸取安全防范经验,有助于对照开展自查自纠,查缺补漏、补齐安全短板。对于坚持“两个至上”,树牢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推动安全发展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推动作用。只有敢于自揭伤疤,敢于“刮骨疗毒”,才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睁眼睡觉”的警觉抓牢抓实安全,进而对责任范围内安全风险隐患了然于心、尽在掌控、分类施策、逐一破解。
参加反思人员表示,尽管“1.17”事故已过去不短时间,但仍然具有极强的警示教育作用。履职尽责,加强外委队伍监管的同时,要刀刃向内,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始终把安全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学深吃透集团公司安全1号文精神,依托智能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耕智能保安,强推岗位规范操作标准,加强变化管理,以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为目标统领,常抓不懈,倾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完成2025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胡云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