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高原的热土上,榆林秧歌如同一股奔涌的文化激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全国各地的观众。从乡村庙会到城市广场,从田间地头到国家大剧院,榆林秧歌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出陕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没有在现代化浪潮中消逝,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陕北文化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榆林秧歌起源于农耕文明,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它融合了陕北民歌、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秧歌的舞步中,可以看到陕北人民对土地的眷恋;在秧歌的唱腔里,能听到黄土高原的呼吸。
这种艺术形式深深植根于陕北文化的土壤之中。秧歌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唱词,都承载着陕北人民的情感记忆和文化基因。从祭祀祈福到节庆娱乐,从婚丧嫁娶到日常休闲,榆林秧歌早已融入陕北人民的生活血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林秧歌的传承从未间断。老一辈艺人言传身教,新一代传承人创新发展,使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榆林秧歌的创新发展之路,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传统秧歌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和舞台表现手法,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如今,榆林秧歌走出陕北,走向全国,甚至登上国际舞台。它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中国故事,展现着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杨博宇)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