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大川中苍溪——南部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纪实
春日川中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肆意绽放,微风拂过,花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花朵的香甜。在这如诗如画的春色中,四川盆地大川中苍溪-南部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
4月8日,天刚蒙蒙亮,测量队员吴泽礼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简单起床吃过早饭,便一头扎进测线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与吴泽礼一样,来自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的员工们正在项目上展开一场与春光竞速的测量之旅。
据了解,该项目是为进一步落实苍溪——南部及周缘地区长兴组、茅口组有利勘探区,同时兼顾长兴组礁滩、须家河组三角洲前缘砂和沙溪庙组河道砂有利区,由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苍溪——南部地区部署的三维满覆盖面积近500平方千米的项目。项目工区主要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南部县,广元市苍溪县、剑阁县境内。工区地处四川盆地川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地貌,区内海拔由东南向至西北向逐渐升高。项目设计激发线65条,激发点近5万个,接收线137条,接收点12万余个,由西南物探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二队承担该项目物理点测量工作。
精密筹备 未雨绸缪
此次项目意义重大,旨在实现川中——川西北三维地震整体覆盖。为了使项目测量能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测量工序针对测线过铁路安全保护区、嘉陵江流域以及城乡复杂障碍区等难点提前介入项目准备工作。测量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工区地质资料,分析地形地貌特点,制定详细周密测量计划,并通过与物探队积极沟通、协作为项目测量准入铺平道路。
项目QHSE培训上,该中心安全、技术室相关人员结合具体施工参数与要求深入一线授课。同时,邀请物探队测量主管人员及安全监督等参与培训全过程。为项目提质增效,安全、优质、高效施测打下坚实基础。
勇克艰难 一往无前
工区东北方向分布着兰渝铁路、嘉陵江流域、G75高速公路、石油管线以及众多城乡复杂障碍区,形成带状井炮禁采区域,涉及的理论激发点达到3335个,占比7.5%,给测量工序选点造成极大困难。加之川中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纵横交错,工区地势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陡峭,通行艰难,测量作业面临极大挑战。
“进入S6009线测量后,每天基本只能施测35个点位左右,有时为了测一个点,甚至要绕行几百米,但为了测量成果精确,每个点我都必须到位。”
作为几经征战川中工区的老员工,李满勇指着已经磨破的鞋底,道出了项目施测的不易,但作为党员他完成项目任务的决心却从未动摇。
除此之外,春季施工,复杂多变的天气也是摆在测量工序面前的一大难题。
“早上穿少了冷,中午太阳射得人睁不开眼,遇到暴雨一身打湿完,项目施工以来一身雨、一身汗、一身泥那都是常态,我工装都快洗不过来了.....”
望着已洗得有些褪色的工衣,测量员工董平不禁有感而发。
即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如影随形,但测量员工们却毫不退缩。每天,他们都为变化莫测的天气作好最充分的准备。队员们携带着近10来斤重的仪器,穿梭于山野丛林间,累了就停下喝口水,饿了就吃干粮充充饥,在全体测量队员的一致努力下,确保了项目困难段即便断崖丛生,但工作量却从未断档。
高效协作 分秒必争
面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状况。测量工序各小组间紧密协作,争分夺秒。员工们时不我待,利用春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开启“白 + 黑”工作模式。队员们每天清晨7点即奔赴测线,各小组日均“泡”在测线上长达11个小时,直至傍晚,队员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项目临时驻地。
夜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将在测线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遇到技术难题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交流中不断碰撞,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同时,他们还在项目施工中结合西南物探分公司一线生产岗位管理改革,将未上项目的组长、单元长纳入项目质控组,加强质控力量,在项目中成立专门的质控小组。通过限期进行物理点合理性展点检查及轨迹检查,限期反馈整改结果。不仅让“定编、定岗、定责、定人、定薪”的“五定”考核机制在项目落地生根,更有效提升了项目测量运行效率和质控成果。
在项目全体测量队员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以及“白+黑”工作模式的加持下,测量进度节节攀升。目前,该项目激发点理论正点率32.02%,实际激发点正点率30.68%,较理论差值1.34%,测量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截至4月10日,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施测激发点45090个,接收点82619个,井口复测12485个,可控震源2638个,项目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通讯员:苏展、黄宇、贺斌 摄影报道)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