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前进!“蛟龙”斗破煤海苍穹——强企利器“新盾一号”矿用盾构机刘庄煤矿运行侧记

企业报道  2024-10-21 14:31:31 阅读:875

  笔者手记:置身该矿东翼轨道大巷,“蛟龙”匍匐着近百米的身躯旁,各组件依次运行。巷道内,轰轰隆隆。

  伴随着岩壁破裂的声音,即使不在眼面前,却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前进时的阵阵低吼。

  近距离感受“新盾一号”矿用盾构机澎湃动能的轰鸣,笔者的思绪回到了过去。

  嘭——!

  思绪回到过去,井下采区岩巷掘进方式就等着“嘭”的这一声。响声之后,各现场作业人员掐着时间,等着爆破现场“硝烟”散尽,才可进入现场继续作业,中间耽搁的时间换算下来足够洗个澡再吃顿饭。一次爆破、两次爆破、三次爆破……。日积月累下来,耽搁的时间能以“N天”计算。

  过去,都习以为常;

  现在,都目瞪口呆。

  24小时掘锚一体不间断作业,让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的岩巷掘进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为企业“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笔者听到了“蛟龙”破壁的轰隆声,那是战鼓催征般的号角,那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某日,笔者走进了刘庄煤矿东翼轨道大巷盾构机作业面。放眼望去,“新盾一号”矿用盾构机安静地停留在原地等待着检修作业人员的细心呵护。

  随着检修结束的号令想起,各系统交替响起启动的声音,巷道内轰鸣雷动。不多时,巨大的切割绞盘旋转起来。

  “蛟龙”的“铁穹”下,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安全感

  在该矿东翼轨道大巷盾构机操作室内,盾构机司机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的屏幕,认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在环境复杂多变的煤矿井下,顶、帮垮塌风险始终是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传统的掘进方式由于需要大量职工在掘进面进行作业,往往容易受到顶板坍塌等事故的威胁。而“新盾一号”盾构机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强大的功能,为矿井掘进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保障生产安全的一道坚实防线。

  “盾构机的全机械化作业模式实现了远程遥控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离掘进面的安全区域进行操作和监控作业,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盾构机司机介绍,正是因为盾构机先进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了人工直接参与危险作业的环节。它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提供即时的支撑保护——减少顶板垮落和片帮风险;强大的除尘通风系统——及时清除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的发生概率;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瓦斯浓度、地质变化、水害探测、防爆等功能。

  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在“新盾一号”盾构机上一一得到实现。

  “赶上时代的节奏,就一定要走出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新集还在建设之时,当时煤矿机械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进尺只能靠人工放炮、风镐挖煤、铁锨装煤、矿车运输等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可以说,当时的新集一矿,就是我们一锹一铲,咬着牙给挖出来的,条件那是相当地艰苦。”前些日子,笔者偶遇综掘五队队长王怀春时,王怀春回忆起了往事。

  时代的步伐一刻不停地在前进。

  从建矿之初,风镐、铁铲,打眼、放炮;到机械化、数字化;再到智能化,一步一步地变迁,成就了“新集”迈步腾飞。

  2024年3月8日,盾构机成功从郑州下线;

  2024年3月20日,盾构机开始入井、初安装;

  2024年4月4日,盾构机核心部件组装;

  2024年6月13日,盾构机始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过3个多月时间的沉淀,广大干群对盾构机从期望成功地变成了现实,亲眼见证盾构机在刘庄煤矿“安家落户”,开启了掘进“盾”时代。

  “‘盾’掘的来临,是时代的托举。赶上时代的节奏,就一定要走出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刘庄煤矿掘进副矿长徐礼亨坦言,先进的装备,一定会助力我们一起扛起企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我们的使命。

  放眼未来,越来越多的科技新潮流会涌入井下,在新时代的煤矿留下壮美的痕迹。

  乘时代之风快速成长,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更是企业不断优质高效发展的最强音。

  “依靠先进装备,井巷施工越来越简单”

  盾构机作业现场战线日益见长,U型弯巷道施工如火如荼。只见,“蛟龙”正在穿越265米长的U型弯,进入新阵地。

  “与直线掘进相比,转弯掘进对盾构机的机身姿态、运输系统和作业步距的要求更高、更精准,盾构机体型长,机体倾斜运行,施工的难度和强度史无前例。”刘庄煤矿掘进副矿长徐礼亨介绍说。“为确保盾构机转弯无偏差,地质测量人员每天都要对盾构机巷道进行测量定向,随时根据井下实际地质条件和层位对剖面轨迹及盾构机姿态进行微调,以满足设计和施工需求。”

  “前期的直巷施工对盾构机技术挑战较低,虽说机器设计之初含有弯道施工能力,但这也是第一次遇到,还得加倍小心。”机电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孟伟说道。

  为了适应小半径转弯掘进,掘进期间利用内外行程差动态调整盾构机姿态。为保证该巷道出货系统正常运行,期间,由该矿开拓一队安装转弯皮带,转弯皮带延伸期间,利用地锚对转弯皮带架进行固定,使其在转弯过程中抓地更稳。

  新装备+新地形的“双料初尝”,为日后的高效掘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开拓一队负责人陈锦介绍:“为了确保巷道掘进后掉下的矸石能全部运送出去,盾构机每掘进3m就需要人工干预调整盾构机姿态1次,以更好地适应盾构机掘进轨迹,确保皮带运行的连续性。”

  致胜的法宝是经验不断地积累。“依靠先进装备,只有经验屯足了,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心干、大胆干,井巷施工才能越来越简单。”陈寅告诉笔者。

  伴随着日复一日的掘进作业的完成,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厚,“蛟龙”被赋予了“灵魂”和“胆气”,其高效掘进的潜力被深度发掘。

  目前,矿井采用盾构机累计掘进巷道700余米,有力保障了矿井生产接续稳定,并积累了丰富的盾构机施工经验。

  “今日播种,明日收获”

  走进该矿东翼轨道大巷,你能看到“蛟龙”盾构机那庞大的身躯如钢铁巨龙般向前挺进,刀盘旋转,岩石在轰隆声中纷纷破碎。灯光下,作业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的身影与盾构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画面。

  不远处,满载矸石的皮带快速运行,忙碌地为新的掘进腾出空间。新开辟的巷道坚实而平整,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煤炭资源从井底滚滚而出的场景。

  “今日,我们播下盾构机这颗先进技术的种子;明天,必将收获更加高效、稳定的煤炭生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该矿总工程师汪小平说道。

  山高路远,尽是行者征程;煤海苍穹,镌刻“蛟龙”长驱直入。当班交接班后,又一批驾驶员驾驭“蛟龙”破壁前行,战鼓催征的号角继续响起……

  作者:方恒 王寅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