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与公司上产500亿方攻坚目标,天然气研究院7月22日召开专家座谈会,承诺通过分级风险容错机制、专家职能赋权、新能源融合三大举措破解创新堵点,全面释放科研核心动能,驱动天研院驶向护航500亿、奋进世界一流的快车道。
顶层设计:人才战略制度化升级
会议围绕"科研效能提升、专家动能释放、十五五技术布局"三大议题展开。院长文明开宗明义:专家是院战略决策"参谋官"、技术攻关"领航员"、质量把控"守门人",必须成为决策核心。据悉,根据专家建议,研究院将把专家职能嵌入研究所年度规划,赋予重大项目立项否决权与技术路线制定主导权,同步改革考核激励制度。
破除堵点:容错机制与实战练兵双轨并行
与会专家直指现存症结:"捆绑式责任制约成果转化。"13位一级工程师一致建议:推行"专业人干专业事"分工模式,新设占总量20%的前沿探索性项目,建立研发转化服务分离机制。授权科研项目经理自主组建团队,破除人员调度壁垒。强化科研人员学术与工程、工艺与装备协同思维。鼓励青年硕博士下沉一线,深入现场实习,破除"流水线式"培养,转向"锻造炉式"实战历练。
前瞻布局:新能源+智能融合锚定未来
针对“十五五”规划,专家们提出突破方向:延续天然气计量、检测、净化、防腐等专业传统优势,"十五五"期间,重点攻坚生物天然气全链条、熔融裂解制氢(中试装置已启动)、 CCUS 规模化应用三大领域,推动绿氢储运与地热开发产业化。"此外,同步构建智能监测预警平台,破解计量数据孤岛难题。文明现场部署作战图:"传统阵地、新能源战场、智能化融合必须三线突破,专家就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
制度保障:从"听建议"到"见行动"
会议初步拟定三项落地措施:试行探索性项目"备案制",简化20%非核心指标考核;明确专家在科技决策中的"一票建议权";由专家领衔,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预计8月,研究院将陆续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推动座谈会成果转化为制度创新。(杨芳)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