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建筑集团青东煤业塌陷区28兆瓦水面光伏发电项目纪实
穿过淮河以北,驶向安徽的北端——淮北濉溪县,从高速公路驶出约莫半小时的车程,一片“光伏海洋”撞入视线,鳞次栉比的光伏组件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曾经的煤矿塌陷区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光伏发电项目,汩汩绿能从这里流出,送入安徽淮北的千家万户。
煤矿塌陷区的绿色转型
项目所在地安徽省濉溪县因古濉河和溪河在此交汇而得名,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秦相蹇叔和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故里,同时,这里还素有“酒乡煤城”、“中原粮仓”的美誉。
作为曾经的“煤城”,煤矿资源必然丰富,而由于多年开采,加之地面沉降和地下水、雨水不断汇集,形成了如今的煤矿塌陷区。中国能建建筑集团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主力军,主动履行央企责任担当,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将煤矿塌陷区治理提升与新能源光伏产业有机结合,既能减少能源消耗,提供清洁电力,又能实现各矿、厂塌陷湖面闲置资源再利用。
“如今这个占地500亩的发电站,年均上网电量达3.1千万千瓦时,减少近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区域能源结构转型,给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采煤沉陷区水上光伏发电,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还能减少水量蒸发抑制藻类生长,实现渔光互补的绿色形态。”项目经理介绍道。
光伏电站的高效建设
为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满足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建设单位提出调整全容量并网节点,从8月30日提前至6月30日,工期整整缩短2个月。项目团队不惧挑战,顶着巨大的工期压力迎难而上。
“设备材料及时供应是完成项目目标的关键,要结合项目进度、物资、供货、资金等通盘考虑,与各相关方多频次沟通,计划快速调整,及时纠偏,督促厂家按时发货,必要时到设备厂家驻点,必须保证设备如期到场。”项目经理接到指令后快速部署,确保项目“开好篇、布好局”。
4万块光伏组件、3万个浮体及配件,工人们各有分工,搬运浮体走道,架设光伏组件、紧固螺栓螺母、连接跳线,每一个设备的安装、每一处连接的施工都是精细活,不能有任何差错。通过流水作业将浮体和组件进行安装组合再分批下水,既节省施工场地、提高工作效率,又便于统一指挥,整齐规划安装就位。
“政府单位、建设单位领导多次到项目调研检查,回回都对现场进度和安全文明施工竖大拇指。”项目总工说道。项目深入贯彻“制度执行年”专项行动,严格执行集团《项目管理手册》等文件,刚性落实公司“十化”建设方案和系列“标准图库”,建立现场分区域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落地公司文明施工标准图库要求,保证项目执行“高亮度、低梯度”。
言必行,行必果。从现场踏勘到方案设计、从项目开工到并网发电,项目团队历经冷冻、寒潮,走过暖阳和雨季,一路栉风沐雨、攻坚克难,最终仅用125天高效完成全容量并网的任务。
夏日烈阳下的奋斗底色
在这一百多天的奋斗时光里,记录着青东光伏项目团队的拼搏身影和足迹,项目部多频次开展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等活动,深度推进“人才三论”落地。在这个群体中,既有“优秀党员”吉寅作为项目经理带领,还有从越南项目回国,阅历丰厚的项目副经理李勇,有兢兢业业、听令即行的项目总工张凯,更有荣获“青年岗位标兵”的技术员荀阳剑,2023年新入职,督学不倦、精进实干的技术员彭伟,广泛管理、细致入微的安全员赵亚文,严谨务实、尽职尽责的物资员杨宝山……每个人都是推动这项工程前进的动力,如今也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
八月的烈阳炙烤着大地,走进施工现场,曾经的煤矿塌陷区一改往日荒芜的景象,鱼儿在水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处处生机勃发,身着黄色反光马甲的作业人员正乘坐船只繁忙地穿梭在水面及岸边,有序进行着运维码头建设、无人机智能巡检、光伏组件自动水清洗装置安装等尾工消缺。汗水不停地从他们的额头滚落,很快就浸透了衣衫,可他们的双手却一刻也没有停歇,紧握着工具,专注而又熟练地操作着。他们将光伏板与夏日共同绘成美丽画卷,勾勒出一幅“热辣滚烫”的奋斗者画面。(秦琳子 荀阳剑)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