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戈壁滩上的“绿色守望者”

企业报道  2025-04-30 09:21:17 阅读:985

  文/邹蕊

  在新疆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有一群人,他们身着褪色的迷彩服,与风沙为伴,与烈日抗争,用双手和汗水在戈壁滩上书写着生命的传奇。他们,是兵团的植树人,是大漠深处的生态卫士,更是这片土地上最坚韧的“绿色守望者”。

  戈壁滩,这片被风沙雕琢、烈日炙烤的土地,曾是生命的禁区。放眼望去,赭石色的荒原一望无际,朔风卷起沙砾,在空中织成金黄的罗网,仿佛要将一切吞噬。然而,就在这样的炼狱之境,兵团人却用钢钎作笔,以汗水为墨,在龟裂的土地上绘制着绿色的诗行。

  每年惊蛰刚过,军垦号角便穿透料峭春寒。植树人背着捆捆树苗,跋涉在砂石路上,铁锹与砾石碰撞出清脆的金属音。面对板结如铁的盐碱地,他们发明了“十字镐开穴法”:先用钢钎凿出裂痕,再以铁镐撬开土层,最后用双手捧出碎石。血珠从磨破的手套里渗出,在黄沙上绽开暗红的花,又被呼啸的北风瞬间风干。但这些,从未阻挡他们的脚步。

  护绿的征程,比植树更为艰难。58岁的造林队长王建国至今记得,那年盛夏,为了抢救梭梭苗,他们连续72小时轮班运水。水罐车在搓板路上颠簸,人扶着滚烫的铁桶,皮肤烙出棋盘状的红印。冬夜里,他们裹着羊皮袄守苗,睫毛结满冰晶,篝火映着测温仪上跳动的 - 42℃。当第一株胡杨抽出新芽时,老班长抱着树干哭得像个孩子。这泪水,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绿色梦想的坚守。

  在库尔班大叔的记忆里,三十年前的塔里木河故道,“沙尘暴卷走帐篷,饭碗里能捞出半勺沙”。如今,他带着我们穿行在自己栽植的防护林带,白杨列阵如持戟卫士,沙枣树垂下金黄的铃铛,红柳丛中惊起成群的环颈雉。老人粗糙的掌纹抚过皴裂的树皮:“这些老伙计,比我三个儿子陪我的时间都长。”这些树,不仅是绿色的屏障,更是兵团人生命的一部分。

  卫星遥感图上,兵团人用四十年光阴镶嵌出16.2万公顷的翡翠拼图。昔日的沙魔咽喉处,如今挺立着300公里长的生态长廊。黄昏时分,当防风林将最后一道沙墙拦在暮色之外,巡逻的植树人背影渐渐融入胡杨林。这些“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的沙漠勇士,不正是兵团人最真实的写照?

  沙海中的绿洲仍在生长,如同永不褪色的军垦勋章。当春风再次掠过叶尔羌河,新栽的梭梭苗正模仿前辈的姿态,在沙地上写下关于生命、坚守与希望的密码。兵团人,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绿色的奇迹,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绿色的执着,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