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三秦工匠杨小鹏:电笔不辍砺匠心

企业报道  2025-05-21 14:41:27 阅读:887

  四月的荣光,辉映奋斗者的身影。4月29日,在2025年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三秦工匠表彰大会上,公司杨小鹏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三秦工匠”称号。

  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杨小鹏凭着专注、钻研、创新的精神,攻克了多项技术壁垒,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劳动模范、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职业技能大赛特等奖和陕西省技术能手、陕煤工匠等诸多荣誉,为公司发展贡献了个人力量。

  从“看不懂图纸”到“机电全能手”

  2011年,24岁的杨小鹏来到公司,成为一名综采维修电工。他深知“机电稳,生产安”的道理,面对复杂如天书的采煤机电路图,理论基础薄弱的他没有退缩,选择了最扎实的路径:勤能补拙。他一头扎进图纸堆,白天在井下实践求证,夜晚在灯下苦读钻研,知识笔记写了厚厚的十余本。凭着这股韧劲,仅用两年时间,他就练就了一身精准“诊疗”机电设备的硬功夫。

  “设备‘趴窝’不用愁,快把小鹏喊下楼!”工友间的这句顺口溜,是对他技艺最生动的注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设备告急,杨小鹏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甚至在赶赴现场的路上就开始“远程问诊”。他的到来,总能迅速驱散故障的阴霾。这份来自一线的信任与肯定,以及他先后获得的“陕煤工匠”、公司“岗位标兵”“银牌班组长”等荣誉,都见证了他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的坚实足迹。

  智能化转型中的“实干先锋”

  随着矿井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杨小鹏并没有止步于“修得好”,而是主动迎难而上,参与多个智能改造项目。2022年,他参与组建公司首个“智能采掘创新工作室”,主导完成三代掘进系统实训模型设计,为员工培训和现场演练提供直观载体。

  他带领小组完成S1208快掘工作面安装调试,针对频繁出现的控制故障,提出对急停闭锁开关进行防误触优化,加装简易声光报警模块,在多个环节提高响应效率。虽然这些“小发明”未必能登上什么榜单,但在一线工人眼中却实打实地“顶用”。

  2023年,他在检修流程中总结出一套“查-停-改-评”快速故障处理法,广泛应用于主配电设备和联控电路,平均故障排查时间缩短了40%,全年无一例重大影响作业记录。

  青年成长的“引路工匠”

  “设备能修,人才也能带。”作为焦悦峰技能大师工作室骨干成员,杨小鹏把“传帮带”当成责任。他结合实际工种提出“岗位分层+任务清单”的培养模式,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岗施教、因人设练”,既讲技能,也讲现场应急和安全操作,让新工人一上岗就“稳得住”。他亲手带出的徒弟中,2人晋升技师,5人获评高级工,多人荣获“岗位标兵”“技术能手”等称号,成为各自岗位的顶梁柱。

  “年轻人想干事,咱就得教得细、带得勤、盯得严。”2024年,他牵头实施“领导力成长计划”项目,包括轮岗锻炼、项目承包、导师辅导等环节,着力为公司储备一批“能想、会干、敢闯”的技术管理型人才。

  技术创新也能“抠出效益”

  “节能就是效益,稳定就是贡献。”这是杨小鹏挂在办公室墙上的一句话。近几年,他在设备维保中不断尝试“边用边改”的做法。

  在开关箱加热装置维护中,他尝试改用热敏电阻控温替代传统继电器,不仅成本低、寿命长,还提升了装置稳定性。还关注能源管理,通过优化负荷分配策略,年节约电费数十万元,为矿井绿色运营贡献了“电工智慧”。这些不起眼的“小改进”,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超70万元,还带动班组成员提出近20项合理化建议。

  十四年如一日,杨小鹏累计上报并实施创新项目40余项,创效达520余万元。2023年,他主导开发的“一种煤矿电气自动化设备用防尘装置”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授权。同年在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中荣获优秀成果奖。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对技术无止境的追求和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担当。

  一步一印,是匠心也是初心。从矿区青工到智能化骨干,从技术型人才到带徒标兵,杨小鹏始终把“干一行、专一行”当信条。他说:“技术这活,不能只图快,要能沉得下去,钻得进去。”

  如今的他,依然奔走在井下的巷道里,头戴矿灯,手握检修表笔,用实干丈量煤矿智能化的每一寸进步。(柠条塔矿业公司:马杰)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