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中能建建筑集团合肥轨道6号线东至路主所筏板钢筋“根正苗红”质量工艺获肯定

企业报道  2025-06-05 14:41:59 阅读:1241

  近日,中能建建筑集团合肥轨道6号线一期110千伏主变电所系统集成工程筏板钢筋首件样板顺利通过监理单位组织的五方责任主体以及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验收,这是公司继庐州路变电站后再次承建的全地下变电站。

  合肥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110千伏主变电所位于合肥市东至路与望江西路交口西侧,总建筑面积1995平方,为全地下变电所,地下三层,采用一道混凝土支撑及两道钢支撑支护形式,基础筏板长66.3米,宽28.3米,埋深地下20米,钢筋约为820吨,混凝土方量约为2650立方。由于项目处于老市中心繁华地段,场地狭小,车流量大,对材料运输以及吊运要求极高。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确定了塔吊+移动式吊车的吊运方案,并充分做好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调配工作。项目部每日召开吊运协调会,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分析滞后原因。利用BIM技术模拟吊运路径,提前发现碰撞风险,优化作业顺序。严格实行查设备状态、查作业环境、查人员资质“三查” 制度。

  自开工以来,轨道6号线项目部践行“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项目部针对19.75米超深基坑创新采用“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支撑+双钢支撑”复合支护体系为超深基坑穿上“防弹衣”。灌注桩采用φ1000@1300毫米高精度成孔工艺,桩体垂直度误差严格控制在1/300以内,并配备激光测斜仪实施全过程形变监测。首道支撑为间距9米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采用间距3米的钢支撑,同步设置临时立柱顶撑系统,形成三维刚性支护网络。该体系克服了传统地连墙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痛点,将深基坑施工周期压缩至4个月,较传统地连墙工艺工效提升25%,为城市核心区地下工程建造树立安全效能新标杆。

  项目部积极贯彻落实基础“334”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十化”要求,践行“精益求精,一次成优”的质量文化理念,引用合肥轨道建设推行的侧墙“根正苗红”工艺,有效解决了侧墙保护层厚度大小不一致、钢筋顺直度不一致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后钢筋偏位等质量难题。通过定制化模具,对侧墙钢筋进行定位,保证钢筋线型顺直、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符合图纸要求,确保实体质量从“根部”得以控制,从而使工程实体质量达到“苗红”。

  项目周边紧邻学校、在建地铁站以及建材市场,项目部管理人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二个到位”、从严治安“八个一律”要求,严格项目进点安全人员必须到位、作业活动安全人员必须在场“两条铁律”,扎实推进“一提三严”“两化三特”和“5+2”职能化管理,牢固树立“没有安全这个1,其他要素都是0”的安全观,采取“作业即监管,工作面皆有人”模式,确保项目施工安全。针对工期紧张、夜间施工风险高、技术管理难度高等诸多施工难点,利用网格化分工管理模式,实行各作业面均由项目部管理人员包保制,夜间施工项目部领导班子深入一线现场,确保项目安全生产。最终,主控楼筏板820吨的钢筋工程量、2650立方混凝土,以12天完成的“优异成绩”浇筑完成,得到验收方一致好评。

  项目部将以此次钢筋首件验收为契机,围绕“总结经验、规范标准、强化管理”等核心目标,推动后续施工质量与安全管控的全面提升,为合肥轨道交通6号线的顺利开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张涛)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