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伟
夜色温柔。月亮缓慢地在天空中穿行,时而被云彩遮住,时而又悄悄地探出头,照亮了我身处的麦场和不远处的玉米地。由远及近的虫鸣声、犬吠声,使夜显得愈发安静。我躺在麦场边的羊毛毡上,头枕着胳膊,望向深邃的天空,享受着微风吹拂的惬意。此时,只有场上的麦堆陪伴着我,让我不禁回想起白天打麦的场景。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此时正是抢收麦子的时候。经历了秋的播种、冬的蕴藏、春的萌动、夏的淬炼,大片大片的麦田由青变黄,麦穗由高昂变得低垂,以丰硕的果实回报着大地。人们起早贪黑,天不亮就全家上阵到地里割麦子,就是为了及时抢收,避开中午的高温,把麦捆尽早运到自家的麦场上。割麦、打捆、装车码垛、拉运、卸垛,整个工序都要在几天内完成,人们在和时间赛跑,确保各环节有序衔接。尽管汗水打湿了衣襟、滚落到地里,但手中的镰刀却没有停歇,“嚓嚓”的声音此起彼伏,干净而利落,谁也不甘落后。他们中有的人戴着草帽,有的人围着头巾,偶尔会直起腰,用毛巾擦擦汗,顺便看看还有多久可以到田埂边,相互鼓着劲,脸上堆满了喜悦。
与割麦交叉进行的还有夯实场的工作。各家各户的场紧挨着,专门用于晾晒、清装粮食。在每年夏天启用前,都要先给场浇水,等水渗透后再把多余的水从水渠排出,然后用陈年的麦草覆盖在上面,再用拖拉机拉着铁滚碾压,待场地紧实、清扫后就可以准备打场了。晒麦子打场是关键环节,要让麦穗上的麦粒颗粒归仓,这决定了当年麦子的收成。打场前,要挑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在日出前把若干麦捆放在清扫干净的场上,再用镰刀逐个割断草绳,用叉子把麦穗均匀地平摊在场上。在日晒的过程中要翻腾一两次,等潮气全部去除后,继续用拖拉机拉着铁滚以0或8字形反复碾压,目的是把麦粒从麦穗上脱落下来。碾压结束后,就是起草、攒堆、扬杂、装袋了,如此反复几场,至此麦收结束,成为所有庄稼中最先收完的农作物。
这是我儿时暑假生活的日常。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这种原生态的收麦方式已然成为历史,但那时亲历的割麦、打麦、收麦的场景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记忆中,一望无际的青青麦田仿佛在一夜间就变成了金黄,又仿佛在一夜间飞进了千家万户,那是一片孕育着希望的麦浪,也是我见过的最美、最广阔的田野。多年后,我始终难忘那个看场的夜晚,月光明亮地洒向整个麦场,也裹在了我的身上,让我克服了恐惧,有勇气直面人生的每一段旅程,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