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袋50公斤重的纯碱被机械臂稳稳抓起,精准投入溶解槽,综合控制室屏幕上,碱液浓度、温度数据实时跳动——这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红光公司废水生产线自动化配碱场景。
随着5月份该公司“配碱自动化提升”“污泥脱水优化”两个项目投运以来,该公司两条传统手工操作生产线正式迈入智能化时代,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改善作业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在红光公司废水生产线配碱区域,老员工们记忆犹新:“每天要扛几十袋碱,特别是夏天高温,一个班下来,很是辛苦。”这道延续多年的工序,需要人工肩扛手提地完成加水、升温、液位监控及碱液输送等全套操作,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较为艰苦。
此次新建的自动配碱装置,专门配套建设了碱液输送管线,可同时满足废水处理及工业用碱需求,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实现全流程远程集中控制。“现在只需在后台提前设定参数,系统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技术员小梁指着控制台介绍说。项目投运后, 现场操作人员减少1人,每年节约成本27万元。
望着整洁的新工房,配碱岗位员工张师傅笑道:“赶上了好时候!我这‘铁肩膀’要退休了,以后要学习新设备应用了! ”
与此同时,污泥脱水工序也正上演另一场变革。墨绿色的叠螺式压滤机匀速转动,一股股高含水量的泥浆经挤压变成块状泥饼,极大地提升生产效能与资源利用效率。红光公司通过引入全自动智能化系统、优化生产工艺、升级关键设备等方式,在大幅降低原料消耗的同时,污泥固废量减少50%,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消除人工清淤隐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邹永洪 贾敏)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