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峁矿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电子屏幕上数字无声流淌,精煤热值、洗选回收率、设备待机时间等指标跳跃起伏,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幅幅价值流淌的图谱。一线生产指令的下达,被赋予了全新的逻辑:每一铲煤的采掘,每一度电的消耗,每一次设备的启动,都被纳入“经营”的严密考量之中。
“四种经营理念”的种子,在张家峁这片矿脉深处,正破土而出,绽放出坚韧而灵动的实践之花。
紧日子里的“算盘珠”:成本之弦紧绷
张家峁人深知,“用紧日子过好日子”不是勒紧裤腰带的被动忍耐,而是主动精打细算的智慧经营。他们将“算账”意识渗透进日常肌理,在细微处撬动效益杠杆。
在张家峁矿业公司那间窗明几净却气氛凝重的招投标会议室里,由财务骨干、技术专家、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的联合谈判小组,早已成为投标单位圈子里“声名远扬”的存在——一个公认“最难啃的骨头”。对于他们而言,每一次招投标,不仅仅是一场价格博弈,更是一次价值与效用的深度“CT扫描”。投标单位很快会发现,与张家峁的谈判桌,绝非简单的报价单罗列与砍价拉锯。当一份份精心准备的投标文件铺陈开来,谈判小组的“火力”便精准覆盖每一个细节。逐项比价只是基础动作,他们的“刀锋”更深、更锐利。这些看似微小的环节,都在“紧日子”思维下,被反复推敲、持续优化,成为吨煤成本持续下行的坚实支撑。
乙方思维叩问甲方:煤质即生命线
“用乙方思维做甲方”,这一理念在煤质管理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他们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煤炭才是硬通货,而用户的需求就是最高指令。
选煤工区成为煤质管理的“神经中枢”。从井下工作面的采高控制、层位跟踪,到原煤运输环节的防破碎、防混矸,再到洗选过程的精确配煤与密度调控,每一环节都建立了严苛的标准与反馈机制。他们不再只关心洗选效率,更时刻关注着精煤灰分、硫分等核心指标的细微波动,如同最挑剔的用户在审视自己的产品。当市场对高品质煤需求激增,技术小组迅速响应,优化洗选工艺参数,提升精煤产率。张家峁人用这种近乎苛刻的“乙方视角”,将“煤质即生命线”深深镌刻在每一个生产环节。
花钱如“赚钱”:效益前置的投资观
“用赚钱思维去花钱”,这绝非一句口号,而是指导每一次投入的硬核逻辑。每一笔开支,都被置于未来收益的天平上反复衡量,确保投入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
在设备投入上,他们拒绝“一步到位”的粗放思维,而是精打细算地寻求性价比最优解。对于关键核心设备,坚持引进国际先进、高可靠性的产品,为高效生产提供基石保障;而对于辅助设备或可替代性强的环节,则大胆选用性能稳定、维护成本更优的国产设备或改造方案。在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聚焦痛点,精准投入。这些“刀刃上”的投入迅速转化为生产效率的跃升和安全保障的增强,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高效闭环。花钱,成了一种更具远见卓识的“赚钱”手段。
经营思维贯穿生产:安全是最大效益
“用经营思维抓生产”,其核心要义之一是将安全生产视为经营活动的根基与核心资产。他们清醒认识到,任何一起安全事故都是对经营成果最彻底的否定,安全投入是效益最高的生产性投资。
安全管理被赋予强烈的“经营”属性。风险辨识评估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对标成本效益进行量化分析。针对辨识出的重大风险,投入资源进行工程治理、装备升级,被视作保障“经营”连续性的必要支出。在综采工作面,他们引入高精度矿压监测系统,如同为地质构造安装“预警雷达”,其价值不仅在于避免顶板事故带来的直接损失,更在于保障了宝贵工作面的连续、高效开采。智能通风系统的投入,则如同为矿井安装“智慧肺腑”,在精准调控风流、预防瓦斯积聚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通风能耗。在这里,安全是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序”,更是创造价值的无形之手。
从调度中心精密的指令到井下工人沾满煤尘的专注面庞,张家峁公司已将集团公司的经营哲学内化为每个环节的呼吸。在成本控制中精耕细作,在煤质管理中如履薄冰,在投资决策时眼光如炬,在安全生产上视如生命。唯有将经营的算盘珠拨进每个生产细节的缝隙,才能在时代的煤海中淘出真金。那些被“紧日子”磨亮的智慧,终将照亮通向“好日子”的坚实台阶。(企管审计部:叶慧)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