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晨曦里的追光者 ——记眉山-邛崃三维项目3500 平方公里工地上的测量老将

企业报道  2025-06-18 10:23:10 阅读:720

  当晨曦的微光悄然洒向大地,平日里静谧的新津观音寺物探基地已然被灯光点亮。六月中旬周末的清晨,成都市新津区仍沉浸在梦乡之中,一群身着红色工衣的身影却已精神抖擞地准备奔赴工作岗位。

  韩伍泉,中国石油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测量中心的资深测量员,照例起了个大早。这一天,他的日程被三个钻井小组的移井任务排得满满当当。地图上看似短短十数公里的距离,在他眼中却充满了未知的挑战。时间,无疑是他当天面临的最大难题。

  首个钻井组的移井工作进展得较为顺利。上午九时许,韩伍泉顾不上休息,便匆匆朝着第二个点赶去。经过几番电话联络,确认位置后,他抵达了现场 —— 那是一处隐匿众多大小坟头的小丘陵。韩伍泉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对每个井位进行核实。随后,他沿着蜿蜒的小路下行,眼前出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山坡已被挖开一个大坑。在韩伍泉心中,质量与安全如同“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一个也不能松。他与钻井组人员围绕着工地仔细勘查,反复确认。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终于敲定了十多个新井位。

  就在韩伍泉刚松一口气时,路边一段裸露在外的疑似水渠的结构物引起了他的警觉。他快步上前查看,几番比对,确认这是一条多处隐藏在地下的老旧暗渠。韩伍泉深知其中利害关联,他立刻折返,对刚刚确定的井位逐一复查,将那些可能与水渠重叠的隐患点仔细标识出来,留待与内业沟通后,次日进一步处理。此时,时钟已过下午一点,韩伍泉饥肠辘辘,身上的红工衣早已被汗水多次浸透又风干,留下了一片片白色的盐渍。

  在眉山-邛崃三维项目的这片工地上,像韩伍泉这样的“小插曲”与“小意外”并非个例。与刚至五旬较为年轻的“韩壮士”相比,其他测量“老兵”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出工首日,57 岁的曹英东一脚踏进水凼里,瞬间鞋裤尽湿;面对无法绕行的水田,王红兵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脱下鞋袜、挽起裤管,毫不犹豫地踏入水中……

  这支奋战在野外一线的测量队伍,平均年龄已超过五十岁,年龄最大的队员徐德伟与花甲之年只差“临门一脚”,被同事们戏称为“资深测量员”。然而,岁月虽然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却丝毫没有消磨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战,将辛勤的汗水挥洒在勘探一线。几个月的施工下来,身材原本就偏瘦的王可变得更加“苗条”;跑了三十年野外的老测量周中平,头发愈发斑白;党员胡文华每天被奥维地图上重重叠叠的数字绕得眼花缭乱,戴着老花镜工作依然不拉下。每天收工归来,他们红工衣的后背上总是布满白白的盐渍,原本鲜红的衣服,不知不觉间已渐渐泛白,那是他们辛勤工作留下的独特“勋章”。

  眉山-邛崃三维项目是西南物探分公司 2025 年度体量最大的勘探工程,项目设计激发点近十四万炮,覆盖成都、眉山等 4 市 13 区县,面积达 3500 平方公里,地形极为复杂,还需穿越 6 个区县的密集城镇群。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西南物探分公司调集了四个物探队协同作战。测量工程中心更是精锐尽出,从下属三个测量队抽调精兵强将支援前线。2025 年,正值分公司大力推行员工“五定”管理模式,按照“项目选团队、团队选班组、班组选人员”原则,统筹项目的生产组织和资源调配。测量中心的老将们不甘人后,纷纷主动请缨,扛起设备和仪器奔赴一线,承担起井口复测、移井等关键而又繁重的任务。

  晨曦微露时,他们身着红工衣的身影已穿梭在田野山丘之间;夕阳西下,他们丈量石油脉搏的脚步随夜色归来。这群令人尊敬的 “银发” 测量人,在川西平原3500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内,用专业、坚实、铿锵的脚步,默默而坚定的书写着“找油先锋”寻油找气的赤诚篇章。截至发稿时,工程项目60多万个测点的施工已接近尾声。(唐 波)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