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发布汇 >> 正文

端午节端五粮液,品品那传承千年的滋味

企业报道  2020-06-23 11:10:28 阅读:1889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眼里,端午节自当端起酒杯,报之以歌。

  在华夏文明的漫长历程中,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伴随着不同的民俗习惯。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且最重要的佳节之一,素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民风民俗,而饮一杯好酒,更能品味端午的智慧与风情。

  端午与酒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说法不一。

  有认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有说法是驱邪、消毒和避疫习俗。历史来源我们无从考证,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端午饮酒是古今有之的习俗,端午节与酒的渊源颇深。

  五月之初,万物复苏,蛇虫开始频繁活动。古人们发现,饮酒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还能够驱逐蛇虫攻击。因此,古人的生存智慧便慢慢演变成端午节的饮酒习俗,在端午节这天,喝上一杯酒,或者是将酒涂抹于儿童额上和耳后等多处,寓意驱邪避灾。到了唐宋时期,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端午节饮酒的习俗更是流行。

  欧阳修道:“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又到一年端午时节,沐浴,举杯共饮一杯菖蒲酒,让自己洁净身体,驱邪避害;苏轼言:“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盃。”菖蒲酒价值千金琥珀,可使人长寿康健。

  端午节端五粮液

  “端午节端五粮液”这虽然是一句打趣的话,但从文化属性上来看,五粮液凝结了端午的智慧与风情。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字有“初始”之意, “端五”即“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中华文化向来尚“五”,千百年来形成了在端午节祭五龙、缠五彩、驱五毒、吃五黄等各式风俗。“五”字在中华传统里往往被看作是吉祥如意、和谐完美的象征,诸如“五谷丰登”“福来是五”“五福临门”等说法。

  五粮液,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为酿酒原料,一杯五粮美酒中集合了传统文化中泛称粮食作物的“五谷”,兼有每种粮食酿酒的不同特点:高粱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香,糯米产酒纯甜味浓,小麦产酒曲香悠长,玉米产酒味含冲香。自明初的“陈氏秘方”到如今的“五粮配方”,五粮液传承传统配方精华,最终形成了五种原料的科学配比: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五种粮食相互融和、相互激发、相互作用,“五粮酿成”这一独有传承以大不同酿出和谐琼浆,蕴含了中庸和谐、和谐共生的和美文化。这与博大精深的中华“五”文化一脉相承。事实上,无论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的原料配比,还是传统的酿造工艺,都植根于“和美”、滋润于“和美”,受益并成长、壮大于“和美”,无不生动体现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古老僰人的“窨酒”,到唐宋时代的“重碧春酒”“姚子雪曲”,到明清时期的“杂粮酒”,再到如今的五粮液,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彩”,一杯中国白酒,就是一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史,而传承逾千载的五粮液,无疑是积淀深、认同高、滋味美的那一杯。

  端午将至,约上知心好友欢聚,端起一杯五粮液,细细品味那传承千年的滋味。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