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日报社(记者李正清 高巍 王国正 实习记者胡远茜)在益阳市,流传着一句“有女不嫁鲊埠”的俗语,这稍显讽刺的话背后,戳中的是鲊埠回族同胞的脱贫心病。对于这句俗语,笑笑虎木业老板李国虎深有感触,“我们乡少林少田,以前人们很穷没有办法,都去外面经商。”
为了尽快解决贫困问题,留住技术人才,鲊埠乡政府以细木板材加工产业为主导,依靠技术领先逐步建立南方最大的细木板产业基地。而笑笑虎木业公司,就是其中的一株富贵竹。
在家也能致富,小企业有大能量
作为民族工业园中一个普通的小微企业,笑笑虎的生产体量并不算大,工人也并不算多,但深入其中,却不难发现,笑笑虎木业的50余名员工中,有27位都是本地的回族乡民。“我们乡的人在外头学到了木材加工的技术和经验,有了他们,办厂的时候当然更省心省力”,李国虎说。
回族叉车司机李乐强和妻子、父亲三人都这里打工,一家三口光在木材厂的月工资就达到了一万六千余元。而且得益于木材厂离家近,平常还能在家里种地、养鸡,搞搞副业,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像笑笑虎这样的小微企业在鲊埠还有很多,据统计,全乡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已达146家,板材加工企业及它的上下游企业养活了当地每户人家的1.5个人口。“夫妻就近做事,一年买小车,两年建楼房。”通过像笑笑虎一样的小微企业合力,鲊埠的人民终于不用再远赴他乡讨生活,小微企业充分消化了本地劳动力,为鲊埠的人民群众打开了致富的新道路。
图一:李国虎向记者介绍工厂高质量致富,小企业有大梦想
在留住本地技术人才的同时,回族乡的板材加工产业也在积极寻求产业升级。如何用更少的人创造更好效益,如何实现高质量低污染的发展,难题摆在了每一个企业面前。
在产业升级面前,李国虎没有太过犹豫,笑笑虎木业花费一百七十多万新添置了两台砂光机,本来需要四个劳动力才能完成的木板抛光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个工人操作机器即可。同时,由于板材加工厂建在江家坝村的街道边,公司还投入102万元环保资金,改造废水废气系统,采取隔声,降噪,减震,绿化等多种措施降低噪声,为企业打上绿色发展的标记。现在,当你走进笑笑虎木业的板材加工厂,尽管工厂内机器声轰鸣作响,厂外却只能听到人语喧嚣。
小企业求升级,全行业走转型。2008年,鲊埠回族乡拥有大大小小1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资源分散,技术分散,难以实现高效发展。但随着企业整改合并,不断转型升级,到2019年底,乡里的木材加工行业多强并存的新局面,剩下的10多家企业大多根底牢,规模较大,极大地推动了木材加工行业的资源整合,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图二:叉车司机在工作
挺过行业寒冬,小企业有大责任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鲊埠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工厂停工,将近全乡人口三分之一的木厂工人赋闲在家。面对复杂的抗疫经济形势,笑笑虎也成了趴趴虎,李国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月19日,桃江县政府态度鲜明地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听到消息的同一天,李国虎就召集各路人马紧锣密鼓地投入生产当中。但受疫情影响,下游市场十分不景气,生产出的木材无处可去,李国虎也只能硬着头皮,一家一家问,一处一处找,总算是熬过了疫情最为严重的几个月。
图三:工人在搬运木板
最近,笑笑虎木业公司和湖北某公司签订了一笔价值130余万的订单。笑笑虎的老板李国虎终于笑了,他说:“效益好了,员工工资就不用愁了。”
现在,对笑笑虎而言,下一步的计划仍旧是带着乡亲们在致富路上一往无前。“本来打算今年扩建的计划因为疫情延迟了,如果银行贷款利息再降一降,我们就能把生产提一提,再把工资升一升了。”李国虎说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