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发布汇 >> 正文

【通世智库】方霞:至素至朴真性情——赏翁素琴画随笔

企业报道  2020-08-14 10:36:10 阅读:1728

  初见翁素琴老师,就觉得真的是人如其名般素朴淡雅。观其画其人,其人如其画,简洁、朴素。在当今浮华色彩到处可见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经商多年的画家,却依然能保有如此素雅之风,实为难能可贵。【作者:方霞;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翁老师早年曾问艺于阿老、陈大章、吴休、龚文桢、刘继英等大家,奠定了她坚实的绘画基础。考入北京画院花鸟系后,师从国家一级画家王培东先生,这让她的写意花鸟画竿头日上。后又拜著名小写意画家金默如先生为师,金先生为王雪涛老前辈的得意门生,她得到金先生悉心指导,可谓求艺路上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她自身的天赋和勤奋,更有了她自己对绘画一往情深的理解和表现。

  中国花鸟画素有“情趣”表现之说,也有大小写意之别,翁老师的写意画兼工带写,这完全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她少时就喜在田间瓜果中捉蟋蟀、逮蜻蜓,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几十年如一日地相伴在翁老师的点滴生活中,她用手中的画笔绘就了无数朴素、生动、易懂的大美自然。

  翁老师以小品画见长,但小中却往往呈现出不一般的大气魄,简洁静美,单纯却并不单薄。她的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中之物虽小,但细赏之平易雅致、意韵犹长。正如龙开胜老师为翁素琴画册题跋时写道:“虽尺幅不大,却有大气象,能久驻观赏,不忍错过,值得推荐以饱眼福。”沈一丹老师更是给出了高度评价:“翁素琴用形神俱见的微观世界,折射出万物生灵的光辉,她以质朴的笔墨语言渲染生命之蓬勃活力,她花很大的精力锻炼自己的笔墨技巧,大胆用笔,精心布色,用淋漓的墨色水韵演绎着明媚鲜妍的花、累累丰硕的果、振翅欲飞的虫,笔墨间隐隐含藏着大朴不雕的文化品质。同时,在她的笔墨下,流淌着浓郁的禅意与诗情,在细节中表现出天机天趣的大美,让那些不起眼的小草虫在画面上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

  这得怎样的功力才可造就啊!这一笔一画都是她长年累月的积淀和学养修练的展现,也都是她淡泊宁静、锲而不舍精神的最好诠释。正如她自序中这样写道:“白石老人言,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多年来在更深人静时,总有一盏不眠之灯陪伴着的身影,积累着今天点点滴滴的小小收获。

  翁老师重情重义,恩师金先生仙逝后,每言及恩师待她之情,她都悲痛不已。送别金先生之后,师母代表先生把他生前用过的毛笔郑重其事地赠予翁老师。我理解这是老人家对翁老师悟性和人品的一种高度认可,这不仅仅是师生缘分的留念,亦是师母的一种厚望,更是一种仪式厚重的衣钵传承。

  人养画,画养人,翁老师的为人品格是她能在画坛有所成就的基础。她悄无声息地资助同乡困难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她的人情往来更是朴实无华。一张小画,一个没有任何雕琢的笔筒......都代表她最深的情义,物虽薄情却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这或许就是对翁老师目前最真实的写照。真诚地祝愿至素至朴真性情的翁老师,能够在未来的路上素心如初,再攀艺术高峰!

  翁素琴小品赏析

  她笔下的蝉,动中有静,寂处有音,闻似有其声,触之则恐其振翼飞逝。

  她笔下的荷,花中君子,风香不尽,荷塘一派正大之象。

  她画的螳螂跃然纸上,让人想起了齐白石的《可惜无声》,意味纯朴,尽显生机与活力。

  她数笔写就的紫藤,可见雪涛先生的韵味颇浓,演绎出的紫藤直通汉纂隶。

  她笔下的花卉姿态生动,朴实无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草虫呼之欲出,令人过目难忘。

  田园里累累硕果的蔬果,振翅欲飞的虫,笔墨间隐隐令藏着大朴不雕的文化品质。

  翁素琴老师笔下之鸟取自然之真,气韵生动,境出自然。【作者:方霞;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翁素琴老师近照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