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发布汇 >> 正文

开拓物资管理“新思路” 助推项目降本增效

企业报道  2020-11-10 16:54:08 阅读:1418

  ——金甬铁路项目自建碎石加工厂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进场以来,四公司金甬铁路项目部始终树立“理念创新+管理新思路=提质增效”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公司“成本管理年”算好经济账、抓好经济效益提升目标,自建碎石加工厂,把物资管理这个“花钱的口子”,切实变成“聚财的袋子”,在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的同时,为项目降本增效拓宽渠道,有效提升项目成本管控水平。

  一、思难应变,有效探索物资管理“新思路”发展

  金甬铁路项目2019年10月中标,11月进场,根据中标金额测算,项目处于亏本经营的窘境,其亏损点主要为砂石料采购。砂石问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项目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有效探索物资管理“新思路”发展,有效减少亏损是项目进场之初重点考虑、立即开展的工作。

  (一)项目先天不足,盈利难度大。根据项目现金流收支测算分析,项目资金收入按合同77900万元计算,项目支出主要为物资材料、劳务用工、机械设备租赁、临建措施和其他间接费,造成项目亏损为材料涨价、隧道Ⅲ级围岩开挖单价低、临时工程标准高,其中材料支出39000万元,特别是主材用料砂石、商砼等,占项目全部支出的50%以上,主要亏损点的60%以上。根据资金收支比对预算,项目初测盈利,亏损率6.12%,亏损4764万元,亏损额较大,业主过程支付比例为90%。项目除开工前半年一直存在资金缺口,过程中资金缺口最高点是2023年末工程竣算后缺口高达4764万元。

  (二)砂石问题突出,供需矛盾大。一是砂石料需求量大,项目工程主要为12个涵洞、6座隧道、13座桥、无砟道床及13段路基。隧道、桥梁、涵洞、路基等不同强度等级以及不同级配的各类砂石料总量需求巨大,经统计,本标段粗骨料用量为34.9万方,细骨料用量为26.5万方。二是砂石料供应不足,项目进驻施工前,由于当地杭绍台高铁、甬金高速等项目相继开工,加之关闭不少违规河道采砂石料企业,当地产量有限,造成碎石料供产紧缺,且价格一路飙升,附近砂石料场不能满足施工需求,外购材料不仅费时费钱,还频繁出现“千金难买一车料”的情况。三是当地政府管控严格,嵊州市正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时期,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管理文件及“五联单”矿石运输“票据”,矿石资源管控严厉,运输流程繁琐,因此项目无法有效确保砂石材料持续稳定的输入,及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弃渣用地困难,征拆压力大。项目位于嵊州市甘霖镇地区,地理环境特殊,线路农户、农林多,环保要求极高,征地审批手续繁杂,征地拆迁工作开展难度大。标段全长14.37千米;隧道共6座,总长度6588.21延长米,占标段总长的45.8%,弃渣预算共计约175.73万方,洞渣利用约37.75万方,实际弃渣约137.98万方。标段内隧道围岩等级以II、III级为主,其中II、III级围岩洞渣预计57.63万方,占全部洞渣数量的41.7%。根据隧道分布和弃渣数据统计,项目计划设置施家岙隧道弃渣场、东梅村隧道弃渣场、戚家村、乌榆湾隧道弃渣场等7个,征地面积约337.59亩,其中林地335.35亩,水塘2.24亩,实际渣场容量约119.39万方,与实际弃渣总量相差约18.59万方。

  二、精准施策,促成物资管理“新思路”转化落地

  自建碎石加工厂由公司研究策划、项目部具体建设、管理及运营,为保障碎石加工厂建成落地,项目精准施策,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努力优化施工方案、并快速实现碎石加工厂建成投产。

  (一)积极谋划,认真开展市场调研。为扭转项目先天亏损困境,公司策划组及项目领导班子思难应变,积极探索砂石问题解决“新思路”,根据进场策划会议,最终形成三项解决措施。一是根据现行砂石料市场价格比对,计算材料正负调料差预计金额,但业主根据《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相关内容,无法根据现行市场砂石价格调整砂石料差,项目砂石按国铁管理办法进行调差,价差由项目自行承担,且金额大。二是探索砂石可替代材料运用,但砂石替代材料技术运用不成熟,供应无法饱和满足需求,加之替代性砂石料质量难以保证,影响施工质量,易产生安全质量隐患。三是自建碎石加工厂,项目根据自建碎石加工厂初步研究意见,迅速成立市场调查小组,结合建设碎石加工厂相关情况,精准开展市场调研,为促成碎石加工厂建设运营做好准备工作。市场调查组通过市场调研识别、评估,重点做好周边市县地材资源、质量、运输方式、价格等专项调查。同时,对效益、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管理风险等综合分析研究,为促成碎石加工厂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形成相关调查报告和施工方案,并及时上报公司。公司领导及策划组根据三项措施的盈亏、质量安全等可行性评估,最终决定项目通过自建碎石加工厂有效解决砂石问题,减少项目亏损。

  (二)科学策划,努力优化施工方案。公司领导及策划小组根据项目调查报告和方案汇报情况,召开项目碎石加工厂建设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地理条件、合同条款、施工图纸、设计概算、工程量清单、地方环水保政策等。重点对施工图和主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碎石加工厂建设成果,梳理工作细目,理清工作思路。项目根据公司策划总体思路,制定优选建设实施方案,不断优化改进施工方案,增强方案的具体可操作性。碎石加工厂方案优化场地规划、工艺流程、技术管理等5项;细化岗位职责、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等15项;增加母材不合格处理、重大隐患整改、遇重大险情预警停产、环境保护、设备维修处理等7项。同时,公司策划组加强过程监管,核定项目碎石加工厂建设时间、成本要求,明确项目部需要立即着手开展的工作和后期陆续开展的工作,对碎石加工厂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部署,并派专人进行督促推进。

  (三)周密规划,快速实现建成投产。项目部根据公司研究部署,从策划落实、市场调研、方案落地等方面入手,精准施策,建设过程中,落实落细方案,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投入资金采购相关设备,并优中选优,引进信誉好、水平高、资质全的厂家进驻建设。现场施工从场地选择、相关手续办理、场地清表、场地开挖平整、场地硬化、技术准备、设备安装、地质灾害评估,到设备调试运行,各项程序合理衔接。各技术部门加强横向、纵向沟通,采取多项措施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为碎石加工厂顺利建设提供组织、技术、安全、材料等保障。碎石加工厂建设面积约5300平方米,从前期策划调研到建成投产,项目全体员工夜以继日,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碎石加工厂建设任务,项目于2020年4月1日开始场地平整及土建施工,5月安装设备,7月18日试生产,7月20日正式投产,建设到投入使用共耗时110天。

  三、过程管理,保障物资管理“新思路”规范运行

  碎石加工厂从筹划建设到有序投产运行,项目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安全质量双达标,到化被动为主动,以环境治理为契机积极打造项目亮点,从而保障碎石加工厂规范、有序运行。

  (一)制度建设全覆盖。为保证碎石加工厂平稳推进,自规划建设以来,项目部召开生产专题会议10次,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5个,有力促进了碎石加工厂正常运行。针对碎石厂管理的特殊性,综合考虑业主及公司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对环保达标、矿石资源管理等实际因素,项目部汇编制定了《岗位职责管理办法》《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安全质量管理办法》《生产技术管理办法》《应急管理办法》《环保管理办法》《综合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20余项,并制定规范《成品和不合格品专项管理细则》《碎石加工安全操作规程》《防尘设备操作规程》等细则50余项,实现制度建设全覆盖,保证碎石加工厂正常生产有章可循、运营规范有序。

  (二)质量安全双达标。项目加强对碎石加工厂人、机、物、料的全过程监督管理,重点对安全质量达标进行把控。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外委对母岩做全项检测试验,监理中心试验室对主要指标进行平行试验,加强对母岩抗压强度、云母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碱活性等指标的检测,确保母材不带石膏、蒙脱石或云母等有害成分。同时,中心试验室对成品料出场批次进行100%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批次的10%进行平行检验。成品料质量检测根据检验目的和项目,进行型式检验、出场检验、过程检验、专项抽检等4种形式检测,严格强化过程质量把控。针对安全生产问题,项目遵循“三无一杜绝”、“一创建”安全目标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原则,针对碎石加工厂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的投产运行,项目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常态化培训交底15次,培训人数累计1000人,把安全、质量、工艺等培训教育贯彻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中,讲究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做到教育培训多样化、制度化、常态化,抓好落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熟练度,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三)环保治理创亮点。环保治理是碎石加工厂建设、运行的难点所在,环保治理问题主要是针对嵊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对环保治理达标标准高、监督严、责罚重的实际。当地相关部门针对碎石加工厂建设环保达标检查7次,第三方环保评估1次,查出问题20项,整改回复5次。项目针对碎石加工厂环保治理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实行环保目标主要领导责任制,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制定环境保护查纠措施。针对碎石加工厂产生的废水、粉尘、噪声等主要环保问题,项目积极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协调,化被动为主动,采用喷雾洒水降尘、废水处理循环池、消音减振装置控制措施,使得噪声、扬尘、废水、废气、文明施工等严格达标,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满足6个100%治理要求,努力打造嵊州市文明创建“十大整治、十大创建”和“五美行动”亮点。同时,项目根据碎石加工厂桥、加工厂、隧道“三点一线”选址优势条件,结合东梅村隧道和澄潭江特大桥重点控制性工程,不断优化、改进场地环境,积极创造项目“特色”迎检点,打造项目区域亮点工程。

  四、降本增效,强化物资管理“新思路”成效升级

  金甬铁路向理念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作为公司第一个自建碎石加工厂投产运营成功的项目,开辟了物资管理“新思路”,从化解难题厘清新思路、降本增效实现新突破、管理提升迈出新路子三方面,着力碎石加工厂成果转化分析。

  (一)化解难题厘清新思路。一是化解砂石料供不应求的难题,碎石加工厂根据生产岩石原料的强度、节理情况、岩层厚度及成品规格的要求,构成“颚破+反击破+冲击破”三级工序,形成碎石、成品料两种生产线。碎石加工厂生产量为120 方/小时,其中10-25毫米碎石60 方,5-10毫米瓜米石24 方,机制砂36 方。自产砂石料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直接用于拌和站原材料加工,解决了拌和站“停工待料”、“暂停接单”的窘境,其工艺规模和生产能力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减少了对外部砂石料市场依赖,有效化解了“千金难买一车料”的困境。二是化解征地拆迁推进缓慢的难题,碎石加工厂对隧道弃渣进行二次加工,达到资源再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弃渣用地面积。经项目征拆部初步对比预算,自建碎石加工厂可直接减少弃渣用地约30亩,能够有效缓解征地拆迁压力。

  (二)降本增效实现新突破。砂石材料自加工满足施工生产所需,抓住了物资成本亏损的“牛鼻子”“关键项”,大大的减少了砂石外购,降低了项目直接成本。根据自建砂石加工场成本节约对比分析,碎石使用量310623方,现行市场外购价格203.9元每方,自生产单价42.11元每方,自生产设备投入7.75元每方,可直接节约碎石材料成本4784.82万元;砂使用量269971方,现行市场外购价格218.4元每方,自生产单价47.11元每方,自生产设备投入7.75元每方,可直接节约碎石材料成本4415.09万元,对比外购砂石料预计节约物资材料成本共计约9199万元。同时,根据当地征拆协调评估每亩地节约成本约11万元,可减少弃渣场成本支出约330万元;加之碎石加工厂选址以洞渣运输距离短、倒运次数少、方便施工为原则,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三)管理提升迈出新路子。自建碎石加工厂为项目物资材料管理创新创效、降本节支迈出了“新路子”,开辟了一条以理念管理创新推动效益发展的“新思路”,打破了以往项目地材供应完全依赖市场的被动处境,实现了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同时,项目结合集团公司、四公司改革发展新要求,激发项目活力和潜能,积极开动脑筋,努力推进改革政策落地生效,不断推进项目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一是积极进行广联达“互联网+民工实名管理制”信息化试点管理,日前,项目运用数字项目平台录入劳务队伍7家,共计民工300余人,累计出勤2400余人,出勤率达80.19%,劳务实名制管理已初步取得成效。下一步,项目将推进实名制管理纵深发展,将考勤与劳务队伍工资发放、信用评价、生产能力、风险规避挂钩,有效提升项目“防风险、促生产、提效能、控成本”管理能力。二是积极推进BIM技术创新发展,项目利用“BIM+GIS”完成澄潭江特大桥、跨杭台高速大桥、上蔡特大桥“结构+施工”模型和碎石加工厂运营模型的创建,并积极开展科研技术课题研发,助力项目降本增效。(作者:李辉兵 王奎)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