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煤新集口孜东矿“金牌队长”黄永来
在煤炭增产保供与安全监管日趋收紧的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从顶层设计,到现场管理,层层压责,共同发力。在落实“统筹发展与安全”总要求的“大考”中,“答卷人”——中煤新集口孜东矿掘二队队长黄永来,以其非凡的工作成效,获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2019、2020两年被新集公司评为“金牌”队长。
安全“达人” 严管厚爱视职工生命健康为手足兄弟
黄永来,中共党员,一名60后区队长,其人廋如“杆”,嘴角两撇浓密的胡须,同事亲切喊他“小胡子”、“老黄”。不过,他的“下属”可不敢这么喊。不是他不近人情,相反他性格开朗、为人谦虚。但面对职工,他却总是一脸严肃,凡是他参加的班前会,多是批评和提要求,不苟言笑。
对职工“脸黑”,不是虚伪,实为工作性质容不得半点“玩笑”。“我们队,人员构成复杂,如不严加约束,是不行的。每名职工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出了事,一个家就散了”。“严管就是厚爱,这是血的教训”。每每班前会布置完工作,老黄常常这么“叨”上几句。
老黄对安全的“严”,更体现在制度执行上。生产班职工高峰对笔者说:“我们队的制度特别严,一个班,只要出现工伤,全班只得‘一分工’,小伤小磕都不行”。对此,老黄对大家的说明是:抓安全,不能以罚代管,但需要触到痛处。提及当队长的体会,黄永来感慨地说:我最大的收获是,干了20几年的队长,队里始终做到了安全生产,这让我很安慰。
落实“牛人” 安全生产标准化一呼百应,执行到位
老黄,是矿出了名的“牛人”。他的“牛”,在于作业场所一如既往地做到了“高高大大、明明亮亮、整整齐齐”,对各种管线、设备管理严格规范,皮带下面,连一块“鸽子蛋”大的矸石都找不到。
一次国家级科技成果发布会上,曾对口孜东矿的地质条件有过这样评述:千米深井,存在高应力、强采动、变形大、开采效率低等难题;解决巷道支护问题,将为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建矿初期,受大采动影响,往往一条巷道前面掘进,后面几支队伍跟着维护。
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做到“产矸,不见矸”,达到与兄弟矿井同等水平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是老黄做到了。长期以来,老黄带出了一支作风过硬、一呼百应的队伍。2020年,新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会,选在了老黄队伍的“迎头”召开,全公司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
老黄的“牛”,还牛在他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他的班长说:“黄队长是一天一个井,一根锚杆、一片锚网不合格,都别想逃过他的眼睛”。对于工程质量,老黄的道理是:“一个工厂,如果出现了不合格品,是卖不出去的,是无效劳动。对待不合格工程,队里是不会支付工资的”。时间久了,职工也就逐渐统一了认识:残次品是干,合格品也是干,与其白干,不如一次性干好。通过反复的“较真”,“干标准活”逐渐成为了职工们的行动自觉。
管理“高人” 聚起全员向正向善向上正能量
老黄是名管理“高人”,虽只是一名区队长,官大不过是个“主管”,但其工作思路却有着与其职位不太相称的眼界和格局。他注重队伍的精神建设,不允许任何人给他的队伍“泼凉水”,散播消极情绪。
为严明的纪律、扎实作风,老黄要求他的班前会,职工均是清一色的西服、衬衣,扎领带,正襟危坐,俨然是准军事化的管理。这种气势,让人一望便知,这是一支无往不胜,能够把任何困难踩在脚下的队伍。10余年的坚持,规范着装,成了综掘二队的管理“品牌”。
老黄的管理还强在了注重“安保型班组建设”,着力通过“轮值班组长”、“轮值班委”的方式,强化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训练,深化“人人都是班组”的自主安全管理模式,确保做到现场作业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责任到人,人人负责。为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目标意识,老黄还组织发动每个班组,自主确立了班组目标、班组口号及个性化名称。(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党群工作科:计金忠)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