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颦一笑间略显腼腆,一副略显沧桑的脸却始终洋溢着坚定与自信。他在救援工作岗位上用毅力和勤奋诠释着救护队员的责任与担当,也展现出一名“80后”独有的时代风采,他就是张家峁矿业公司救护中队小队长云利军。
顽强拼搏-做敢为人先“领头雁”
作为一名救护队员,在日常工作中,云利军总是积极学习有关抢险救援的最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身体素质,很快从救护队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救护骨干。
自担任小队长以来,他更是一心扑在小队训练工作任务上,每天总是第一个带队出现在训练场上,以铿锵有力的操练口号为每天的集训拉开序幕。每天2000米跑步、4.5米的爬绳、18次引体向上、100个举重、100个检力器、30斤1000米负重跑,万米拉练……别人休息他钻研,别人训练他加练,他时刻告诫队员要扛得住压力、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
除了日常的竞赛训练科目外,他在执行任务时总是率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正是这种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使云利军所带领的小队逐渐成为中队不可或缺的一支救援力量。
勤能补拙-不断夯实“救援技能”
2014年,云利军从综采队应招来到救护中队,他深知“隔行如隔山”的道理,要想尽快适应救护行业首先要快速充实自己。白天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问资深的老队长,并把处理问题的过程详细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他的学习笔记被称为救护行业的“教科书”。日常工作中,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理论指导实践。他将《矿山救护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熟记于心,还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理解和掌握。
在仪器技术操作中,他加班加点,别人练一次,他练十次。有时,为了提高一两秒速度,他会几百遍的反复拆装。休息时,他独自躺在床上认真分解、体会每一个训练项目、每一个动作要领、每一个操作细节,反思总结自己在训练中存在问题。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甚至会半夜轻手轻脚来到仪器训练室进行操作训练,直到达到自己的标准才带着憨厚的笑容心满意足的离开。他常说:“练就要练出个名堂,比赛靠的是实力。”
任劳任怨-用青春谱写辉煌
矿山救护是一项实战性极强的工作,面对极其危险的救援环境,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实战技能和超强的心理素质,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全面、大量和高强度的训练来实现。正是源自于这样的认识,云利军自从成为一名矿山救护指战员的那刻起,就稳扎稳打地从最基本的救援知识学起,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技能。
每当说起云利军,中队的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他可是我们队上的“技术顾问”“技术大拿”……只要工作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主动放弃休假。用云利军的话说:“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刚入队的云利军看到了自身与业界救援老兵的差距,他便夜以继日的找差距、补短板、抓细节。他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中规定的时间、内容和强度来训练,在训练的同时,他认真钻研各种救护仪器的操作和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熟悉零部件的名称、性能,对照书本反复研读,进行实践操作,将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熟记于心。通过反复钻研操作,更是练就了一手绝活——氧气呼吸器故障快速排查法,很快在指战员中崭露头角,也带动了全体指战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全队掀起了学知识练技能的高潮。正是在这种“老黄牛精神”的引领下张家峁矿业救护中队才有了今天喜人的成绩。(单位:张家峁公司 作者:李小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