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5点过,测量工喻刚终于从茂密的芭茅和刺藤中钻了出来,按施工设计设定的GPS定位,找到R1423线1005点,定位、架起仪器、读取数据。辅助工则在测点位置打下红色水性涂料标记,撒碎纸屑,在点位旁边的树枝上系上写有测点号的红色彩条,把这些程序做完,又赶往下一个测点。
这是《2021年度四川盆地大川中遂宁—南充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北区)测量工序施工的一个场景。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勘探工程,大川中遂宁—南充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项目施工如火如荼。
大手笔催生新部署。资料显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围绕“2020年决胜300亿(当年天然气产量达到318亿方,加快500亿(2025年)、奋斗800亿(2030年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的新“三步走”规划实施,部署了《2021年度四川盆地大川中遂宁—南充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该项目设计接收线数144条、接收点212868个、激发线数152条、激发点数105588炮、施工面积2364.07平方公里。资深油气勘探专家称,这是进入“十四五”后,川中地区的首个大型勘探项目,旨在为测区新一轮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新项目布阵众精兵。油气当量提档升级,地震勘探首站排头。东方公司西南物探承揽项目施工后,在队伍安排上,调集所属屡建奇功、具有丰富的山地二维、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施工经验和能力的物探203队、213队、255队3支中国陆上石油甲级物探队分别负责项目运行具体管理工作,相关测量、钻井、民爆、排列等专业工序队伍参与项目施工,参与项目施工的作业人员达到3700多人。与此同时,确保项目施工的测量、钻井、资料采集等一大批精良装备,也调集投入使用。相关管理人员称,像这样安排众多精干队伍和精良装备投入一个勘探项目的施工作业,进入“十四五”后还是首次。
巧运作倾力创高效。地震勘探作业,查明地质构造,提交高精度的地质成果资料是第一要务。早在去年底,西南物探就组织专门队伍,对测区进行地毯式的精细探勘,为做好施工设计、优选施工参数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同时,结合对工区老资料分析,以及对本轮勘探地质任务的认识,在详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轮工区的施工重难点,拟定相对应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从二月下旬开始,勘探作业人员冒着料峭春寒开赴项目工区。在大川中地区的南充市西充县、嘉陵区,遂宁市蓬溪县、船山区、安居区境内230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排兵布阵,拉开了新一轮勘探的序幕。据担负项目北区测量施工的西南物探测量工程中心二队介绍,截至4月8日发稿时,该队已完成70%以上的作业任务。项目涉及的钻井、民爆、排列等专业工序,也按预定计划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表示,尽管项目施工面临诸多困难,但一定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精细运作,力争在6月底前全面结束野外施工作业,用加快勘探、多找油气资源的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陈茂 何茜雨)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