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公司西南物探测量工程中心共产党员唐小松小记
“今天我们施工是转移测线,施工测线难度比上几条线加大了,陡坎多,刺藤多、芭茅茂密,安全第一,质量也不得有半点马虎!”
在四川盆地大川中遂宁--南充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北区)项目施工班前会上,施工组长、共产党员唐小松特别提醒所有施工人员要注意的事项。这天,S7017线施工人员打来电话,说补测井位加不进去。唐小松立即带上两名职工驱车前往工地。经过实地踏勘选点,终于把需要补测的6个井位全部测定。回到驻地时,已经过了吃晚饭的时间。
唐小松是东方公司西南物探测量工程中心二队测量组长,组织带领数十个GPS小组的人员,担负项目施工18万多个测点的施工作业任务。笔者走进唐小松,发现这位平凡岗位的勘探职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野外勘探苦相随,最苦那年是新疆
西北南疆,寸草不生、陡峭绝壁、绵延起伏的西秋里塔格,一队身着红工装的石油人身系保险绳,一步一步,从山脚下,足足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上了山脊梁。这条试验攻关线是沿着山脊梁布设的,一行7人的队伍这天一大早出发,沿着陡峭的悬崖攀爬到山顶已是晌午时分,一个个早已是饥肠辘辘。打开背包,拿出馕饼,一口水一口饼下肚,解了饥渴,稍作歇息,就马上扛起卫星定位天线,打开接收信号的仪器开始施测。测点一个个延伸,但太阳下山时,这天只测了几个井位。夜幕降临,撑起帐篷,宿营山顶。
就这样,当一个多月后把这条70多千米的测线全部测完下山时,一个个全成了“野人”。这些测量人员中,有唐小松。回想起2001年在新疆西秋施工的场景,他说野外勘探,无论在哪里干都辛苦,要说最苦最累的,还是新疆那年的施工。
求职选择石油,特别是野外勘探单位,环境特殊,与苦相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唐小松从1990年参加石油企业工作,先后担任地质员、测量标记、内业等多个岗位的工作,31载的勘探岁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野外勘探苦与内的磨砺摔打中,根据他的工作业务能力,从2009年起,他担任起测量组长,实现了由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到带领同伴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华丽转身。
共产党员先进性,责任担当尤重要
11年前(2010年)的7月1日,大川中蓬溪二维勘探项目工地上,唐小松在党旗下向当党宣誓,立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加入党组织是自己的终生夙愿,一名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最重要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基。”唐小松这样说。
凭着这份责任与担当,加入党组织后的唐小松,带领全组员工11年间,在川渝探区先后参与了近20个勘探项目、近百万个测点的施工作业任务,其施测的炮井和检波点,全部达到或优于项目合同要求。
凭着这份责任与担当,今年担负大川中遂宁--南充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北区)的施工作业任务后,从2月下旬进入工区,一直围着项目转。分组落实施测任务、每天盯着几十个施测组的进度、质量与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到工区后,还没有哪一天是晚上是12点以前睡的觉,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又醒了,得考虑当天的一些工作,平时,多在工地上督促检查施工作业。
对工作责任与担当,唐小松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但说起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唐小松充满内疚。他说儿子从小学到初中,读高中,每个学期的家长会,这么多年他一次都没有参加过,都是爱人去参加的。
今年清明节期间,他哥哥说去年因新冠病毒出行受限,没有去给去世的母亲扫墓,今年准备去祭扫,问他去不去,他回答说现在项目施工正忙,走不开。其实他现在的工区驻地离祭扫地,往返也就大约100公里的路程,但对于唐小松来说,工作比家事更重要,所以,这天他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采访手记:31载岁月,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唐小松热心勘探,痴情野外。特别是加入党组织后的日子里,他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担负项目的一个个测点,浸润着他的心血,年复一年的真诚奉献,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楷模风范。(陈茂 何茜雨)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