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小幸福”背后有“大故事”──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纪实

企业报道  2022-07-13 16:55:35 阅读:7276


  6月30日,下午2点,陕煤龙华矿业公司办公楼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正在向职工免费发放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经过半个小时的忙碌,1000多斤黄瓜发放一空。

  “这黄瓜是公司自己种的‘放心菜’,以后会经常免费发放。”领取到免费蔬菜的公司职工马锦龙脸上表露出了“小幸福”。而这“小幸福”背后,是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大故事”。

  从“撂荒土地”到“丰收沃野”

  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大故事”,要从2021年说起。2021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到“万企兴万村”行动,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和“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于2021年7月成立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走进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发展现代化农业。

  宏伟的规划写在纸上,如何变成现实,成了龙华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终极目标”。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一直都是“靠天吃饭”。加上当地村民都外出务工,田地“近乎撂荒”。

  “刚来的时候,土地高低不平,遍地荒草,土壤没有一点养分。”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贺江林对曾经的撂荒地记忆深刻。

  基础设施配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证。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对流转的1000余亩撂荒地进行整体平整,修建2100米主生产道路以及辅助道路,对整个种植区进行了边坡处理。修建3个蓄水池和40座蔬菜大棚,铺设5000多米灌溉主管网和12万米滴灌管。

  为了改善土壤养分,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从当地收购了3000多方农家肥,全部施进地里。

  如今的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基地,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的大棚和大片大片蔬菜地映入眼帘,曾经的撂荒地变身丰收沃野。

  从“技术赋能”到“放心蔬菜”

  现代农业,技术是“点金棒”。龙华振兴农业生态基地除全部用机械化作业外,还专门外聘农业专家长期驻场指导教学。

  “我们在西瓜地里特意流了‘杂草’,这样不仅能够让西瓜乘凉,而且在大风天气能固定瓜秧。同时,每株瓜秧上只结一颗瓜,这样成熟的西瓜才好吃。”据贺江林介绍,一共有17000多株西瓜秧,到7月底西瓜就成熟了。

  眼下正是黄瓜成熟的季节,笔者走进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基地的大棚内看到,一排排绿油油的黄瓜藤上黄花朵朵,成熟的黄瓜个个顶花带刺,长势喜人。

  “大棚里设有温湿度计,给蔬菜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全程不施一滴农药,蔬菜都是在高科技指导下的‘放心菜’。”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业务主管徐浪浪介绍到。

  当前,龙华振兴农业生态基地的作物品种日渐丰富。750余亩大田区种植玉米、土豆、西瓜等作物;40座大棚种植黄瓜、辣椒、西红柿、豆角、贝贝南瓜、园菜、西兰花等蔬菜;果树区种植苹果、梨、李子、喜梅等4000余株。

  从“生态农业”到“乡村振兴”

  “我们可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不仅可以保证村集体有土地租赁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就业获得持续性收入,实现村民的创收增收。”贺江林在神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的聘任会上作为“顾问”代表发言中说到。

  据悉,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每年向石角塔村集体支付土地流转费50万元,已经成功吸纳30余名当地村民进行务工,参与务农的村民年收入最高可达10万元,后期的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还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外聘农业专家为基地务工村民手把手教学,从种到收都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下去,让当地村民拥有一技之长。

  “我们原来都是外出务工,离家远,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都来这儿了,这里每月都有休假,而且有全勤奖和额外的福利,就在家门口。”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基地务工的当地村民李爱明说到。

  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基地从一个规划,到一株幼苗;从一株幼苗,到一个基地;从一个基地,再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公司初心不变,脚步不停,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龙华方案”。(张祥宇)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