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两高一低” 助力打造“三标工程”

企业报道  2022-07-29 11:56:46 阅读:6813


  ——东方公司西南物探测量工程中心勘探项目施工回眸

  “单线最高正点率38.8%,移井率明显下降,一次性合格率大幅提升……”

  7月11日,东方物探2022年度“头号工程”四川盆地大川中南充地区(西区)三维项目的测量工序率先完工,一组闪亮的生产质量数据,为该项目打造“三标工程”重彩了一笔。

  “南充三维恰是中心锚定‘三标’的一个缩影,”西南物探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经理杨晗讲,今年上半年,中心坚持目标导向,以落实“两高一低”生产质量目标为抓手,有力保障了探区重点项目平稳高效运行。

  技术面“三避免”,施测“一次性合格率”提高

  2022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全面推动重点盆地高效勘探。

  今年以来,东方物探优选5大重点盆地,确定了16个项目作为标准化操作、标杆化管理、标志性技术的“三标工程”示范项目;在四川盆地,西南物探分公司承担的南充三维、梓潼三维项目入选。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测量工程中心随即成立“三标工程”工序执行小组,强化项目精细管理、技术应用和高效运作。

  项目开工前,中心首抓员工技术标准、QHSE培训,避免野外盲目施工。

  由中心生产技术室牵头,各测量工程队配合,扎实开展系统性业务培训。他们不拘于内部,首次引入交叉培训,邀请物探队共同参与;工程队严格考核,不合格不予上岗,引导员工吃透生产技术标准要求。施工过程中,还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促进改进现场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心加快设备技术的升级换代,避免作业能力不足。

  针对近年施工区域向城镇、高陡地区拓展的趋势,他们在分公司支持下,利用设备服务商增值优惠服务,将一批GPS仪器I80升级为I90,由“4星11频”更新至“5星16频”,明显增强了卫星解算能力,单机作业日效提高8%以上。在设备放样APP上研发加载“数据合格报警”模块,增加了“请检查天线高”“正点了”等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辅助操作者精准施测。

  南充(西)三维施工面积2536平方公里,穿越各市县74个乡镇,地面地下设施及厂矿分布广,中心创新应用“Gmshot软件(山地地震智能定井)+高清卫片”,竭力避免复杂障碍区的二次返工重测。

  以往穿越大型障碍,他们一般采用“理论线选点”模式,这种模式下可能出现2次甚至3次的加减井反复作业。而今,他们转变常规模式为“理论线+Gmshot设计指导偏移”,项目施工前,均通过Gmshot软件开展预设计;施工中,辅以高清卫片进行室内数据分析,实时指导野外定井、加井,向操作手明确正井位置及其偏移方向。

  仅在南充三维,他们就应用Gmshot软件、高清卫片进行精细化动态设计,实时指导定井作业117处,涉及井位1200余口,不但满足采集覆盖次数,确保定井的安全距离和均匀性,而且有效提高了施测一次性合格率,从源头上促进了项目提质增效。

  “上半年,中心各项目野外施测一次性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测量工程中心生产技术室副主任马浩辉肯定地说,“正是‘Gmshot+高清卫片’双壁联合、强力支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操作层“三规范”,点位“正点率”提高

  今年以来,测量工程中心承接四川盆地物探测量项目11个,物理点共计1598805个,工作量同比去年增加33.68%。

  “企业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上。”他们聚焦测点合理性,狠抓操作层规范作业,努力提高点位的正点率(实测正点数占理论点总数的百分比)。

  规范工作流程,明晰操作界面。中心根据项目设计和工序特点,建立了“正点率分区控制流程”,以南充三维为例,先将整个施工区划分为一般区域和复杂障碍区,又将复杂障碍区划定为铁路、城区、高速路、管网等6个分区,分区实施,逐个管控。

  为填补震源施测无安全规程的管理缺陷,他们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精心编制《车载震源测量操作流程》《震源点施测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动作”,优化操作程序。除此之外,还梳理形成《利用高清卫片定井作业流程》《移井管理流程》,完善了《操作手分级使用工作流程》。

  规范过程质控,严把操作环节。今年,中心全面推行“4+2+N”过程质控模式:每天,室内4名专职技术人员利用专业工具,对一线操作手当日测得的物理点进行正点率分析,逐点查验行径轨迹的到位情况,一旦发现正点未测、偏移不合理等疑似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至当班人员;2名测量班长据此开展排查落实;多名作业人员现场核证,负责完成问题整改消项。

  通过实施“4+2+N”过程质控,中心共计发现疑似问题1268个,现场核实1268个,完成整改物理点66个,剔除不合格井位100个。

  规范作业考核,用活操作人员。由中心统筹,工程队定期开展班组操作人员作业考核评估,合理搭配流动站,建强核心作业单元。中心规定,未定正点井位且偏移原因备注不详或不实的,视为无效工作量;累计出现3个问题项的班组,班组人员同时接受再培训;累计3个井位应测“正点”而未达“正点”,予以操作手解约辞退。

  据测量一队测量组长艾勇介绍,5月17日,南充(西)三维项目完成第二大轮井炮测量,队上依据中心《操作手考核暂行办法》《操作手分级使用工作流程》,对项目所有68名操作手进行了阶段性量化积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归入C档的6人由操作手降级为辅助工使用;1名D档人员依规解约并纳入年度“黑名单”管理;评定为A档的47名操作手,则优先进入第三轮作业。

  在安全的前提下,正点井位应测尽测。南充(西)三维整体正点率超过25%,梓潼三维单个操作手正点率最高达47%。

  管理上“三严格”,后序“移井率 ”降低

  物探施工,测量先行。

  测量工程中心把测量成果质量作为队伍的生命线,“严”字当头,强化管理,着力降低“移井率”(现场移井数占项目总井数的百分比),切实落实“首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

  严格项目全程管控。推行“1+5+N”施工组织模式,中心领导坚持上项目挂职,南充三维、梓潼三维由中心经理杨晗、党委书记汤述安分别担任项目指挥,靠前抓紧HSE管理方案、施工作业计划的落实。深化一盘棋运作,施行项目任务下达、施工组织、开工培训、过程质控、项目竣工“五大关键节点”全流程管控;施行一图、一库、一表、一清单、一简报“五个一”生产信息动态响应机制,严格对项目重点环节、时间节点的控制。

  他们积极与物探队、后道工序单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项目高效顺畅,无缝衔接。南充三维施工前,为降低移井率,测量工程中心副经理黄鑫与钻井工程中心副经理黄建国共赴作业现场,专程协商大川中地区测量定点原则和钻井搬迁、钻机摆放等事项,及时解决了因地形环境带来的移井问题。

  严格QHSE体系运行。他们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深化运行“工序负责、自证合格、全面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三级质控”,扩大工程队跟班作业,实现复杂障碍区质量检查全覆盖。狠抓基础管理,坚持生产周例会、晨会制度,定期总结分析,及时通报质检、移井等情况,确保QHSE指标受控。

  严格遵循“四个满足”要求和“三不移”原则。定井测点时,他们做到“四个满足”: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满足环保管理规定;满足钻机位置摆放;满足地方民风民俗。鉴于各项目投入的钻机数量多,日常接收的移井信息量大,他们结合物探队的规定,进一步加强移井管理,现场操作手始终做到正点井位不移、无安全隐患不移、报告信息不实不移等“三不移”。

  压实管理责任,落实防控措施,上半年,重点项目与测量相关的移井数不到总井位的0.5%。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西南物探川渝项目的整体移井率同比上年减少了3个百分点。

  以点带面,内外兼修。截至7月27日发稿时,测量工程中心上半年承担的测量任务全面完工,尤其是一次性合格率、正点率和移井率这三项基础性生产指标的优化,为中心实现“测量成果合格率100%”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保障了物探项目平稳高效,促进采集资料品质提高。

  施工期间,中心所属各队承担的南充、蓬安-西充、威205-自207等三维项目工序任务分别获得甲方的褒奖;他们参建的梓潼三维项目连创纪录,喜获中油技服贺信。(周星宇 苏展 李培双 何帅兵)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