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16时45分,重庆垫江石堰镇一个不起眼的山坳,随着操作手黄勇运用GPS测量仪定位,在R1001线布下标号为1029的测点,标志着2024年度四川盆地卧龙河区块CCUS-EGR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首战告捷,测量主体工程施工圆满结束。
卧龙河三维作为川渝地区首个CCUS-EGR先导试验项目,是西南油气田公司为落实国家和中国石油集团减碳要求,实现“双碳”目标进行的创新技术探索工程。为推进这一全新工程的实施,油气田经过反复论证,在位于重庆垫江县、长寿区和四川邻水县境内部署了满覆盖面积100平方千米、施工面积470平方公里、上万炮次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量。
新技术新使命。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承揽项目后,随即调集一流队伍、专业装备和技术力量,选派山地勘探功勋卓著的甲级地震队物探248队领衔项目运行管理,所属测量、钻井、民爆、排列等工程队伍参与施工。其中,测量工程中心三队担负了项目6万多个测点的布设任务。
物探施工,测量先行,作为项目作业的首道工序,测量布点的精准定位尤为重要。面对工区地面障碍多、地下管网密集等难题,工作中,测量工程中心及其三队切实执行项目施工设计方案和物探队的生产指令,全力以赴投入项目工序作业。
开工前,测量三队扎实搞好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认真组织学习施工设计、HSE作业计划书,熟悉掌握项目要求和施工规范。培训结束,全体人员经严格考核、签订QHSE责任书后方才准予上岗。施工中,该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质增效,通过测量云平台实时监控、动态分析野外作业情况,牢牢掌控轨迹到位率;对于异常问题,限时整改并通报处理。工程中心优化作业单元资源配置,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实施“三级质控”,同时组织召开每日生产会、每周QHSE分析会,逐一将安全环保、生产质量和进度指标落到实处。
围绕打造CCUS-EGR先导试验精品工程的目标,全体项目人员精心施工,通力协作,狠抓每一个作业点、作业面。施工期间,测量三队配合物探248队组成巡线组17个,用时数日,全面掌握了工区24条管线的具体走向,确保了野外定井安全距离,提高了测点的一次性合格率。
据了解,卧龙河三维于5月20日启动,截至6月10日发稿时,项目保持平稳高效运行。已按计划完成了测量主体工程作业,累计施测物理点位62000个,各项生产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合同要求。高品质的测量成果为后续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其他工序作业正稳步有序推进。
延伸阅读:CCUS-EGR即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将二氧化碳等气体注入目标气层的创新采集实验方法,通过持续把二氧化碳注入目的层,使枯竭气藏变为碳库库址资源,可以挖掘枯竭气藏价值,降低气田稳产难度,促进老气田生产转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获取更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为评价气藏的联通性、断层的封闭性和开展裂缝的高精度预测奠定基础,最终为CCUS-EGR项目建设提供支撑。(波 黄勇 何帅兵)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